写出《哈利波特》的那位女性,她的人生本来就是一段励志传奇
J.K.罗琳
【写在前面】
作此文献给J.K.罗琳,这个伟大的女性,她创造了让我们为之倾倒的魔法世界。
国王KING的日记,原题“罗琳小传——关于J.K.罗琳的过去与现在”
J.K.罗琳,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不过全称却很少人了解——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在这个名字背后,创造了魔法世界的这个传奇女性——罗琳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相信有许多人会好奇,我只能靠着自己看过的资料稍加整理一番,把罗琳的事情向你娓娓道来。
-童年-
1965年7月31日,在这个平凡而又闷热的夏季里,乔安妮·凯瑟琳·罗琳诞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的奇平索德伯里医院。而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也在7月31号出生。
不过,罗琳的出生并没有带给她父亲太大的快乐,因为她的双亲都一直渴望有一个男孩。甚至父亲曾经亲口告诉罗琳,她“真正的名字”其实不是罗琳,而是“西蒙·约翰”。
其实这个“真正的名字”是给男孩子取的——如果罗琳是个男孩的话。所以,女孩罗琳的诞生对于父母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失望。
让罗琳沮丧的是,在两年后出生的妹妹戴安妮却得到了父母的万般宠爱。这让罗琳十分的费解,她试过问自己的父母,“戴安妮出生的时候,你们也失望了么?”
父母的回答是简单的“没有”。
罗琳不死心,“那是因为你们发现生女孩也很好?”
父亲的回答让罗琳更加沮丧,“不是。”
罗琳听后十分的伤心,认为自己是不应该出生的,所以跑到楼上痛哭了一场。
这一度造成了他们之间的隔阂,罗琳与父亲的关系非常的紧张,家里的气氛也让人觉得窒息。
这是否就是德思礼家那压抑的气氛呢?有趣的是,罗琳童年家里也有一个像德思礼家的壁橱,唯一不同的是罗琳并没有睡在那里,也没有受到家人的虐待。
童年的时候,她有过两次迁家的经历,一次是从Yate(布里斯托尔港一边)搬到Winterbourne(布里斯托尔港另一边),一次是从Winterbourne搬到靠近Chepstow的Tutshill的乡村。在罗琳居住地旁边的迪恩森林, 是小时候的罗琳时常会游玩的地方。
在森林中的罗琳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隐藏在树叶后的妖精,躲在地下捣蛋的地精……这座森林给罗琳带来无限的欢乐和灵感,这使得罗琳对迪恩森林无比热爱,因此在之后的《死亡圣器》中提及——哈利一行人从魔法部中盗走魂器后幻影移形来到的地方。
晚饭前,在迪恩森林游玩的不仅有罗琳和她妹妹,还有一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伊恩·波特,他们几个是好朋友。罗琳喜欢在森林里拿着一根魔杖跑来跑去,把自己当作一个小魔女,她把妹妹和伊恩·波特感染了,三个人一起想些古怪的词语当作咒语,罗琳更是对伊恩·波特义正言辞地说:“你这个不对,手部的动作要一挥,一抖。”——她在纠正伊恩的施咒姿势,此情此景是否让你想起一年级时赫敏对罗恩说的话?
这是座和巫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神奇之地,以后这里更会因为哈利·波特的故事而被列入哈迷们英伦朝圣之旅的必去之地。
迪恩森林
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小女孩,相貌平平,非常热**,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不知道同为学霸的赫敏是不是她在自己作品里的投射呢?
热**的罗琳在学校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同学们有时奚落她、孤立她,把罗琳叫作“Rolling Pin(旋转的大头针)”和“Rolling Stone(滚石)”。
这对年幼的罗琳有点打击,同学们的奚落让她不得不对这些人敬而远之,孤立无援的罗琳只能靠学习来让自己忘掉学校里的不快,也许是因为这样,逃避了这些的罗琳对文字显出了非常积极的兴趣,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与文字结伴而行了。
罗琳的写作生涯早已从6岁开始,处女作是一篇叫做《兔子》的故事,主角是只兔子,叫Rabbit。他得了麻疹,朋友们来看望他。
因为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罗琳甚至坦言“害怕父亲”。虽然母亲很温柔,但时常她卧病在床,这位不幸的母亲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所以,家里唯一能诉说的只有妹妹了,戴安妮是罗琳讲故事的主要对象。
我们不知道,《兔子》里的Rabbit是否就是罗琳自身呢?因为家庭的不和睦、学校的不如意,让罗琳的心中抑郁不安,所以她把这种内心苦恼的状态用“麻疹”来指代?
童年的罗琳,和那只叫Rabbit的兔子一样,希望别人关心自己。
可惜卧病在床的兔子每天都有朋友来探望,罗琳内心的所想却无人问津。
-大学-
勤奋好学的罗琳考上了英国的埃克塞特大学,主修法语和古典文学,并获得了文理学士学位。
就是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时候,让罗琳对于古典文学的热爱进一步升华,你可以从《哈利·波特》的书中一窥罗琳对于古典文学的造诣。
埋伏笔、布局、玩细节、双关、猜谜……罗琳热衷于这些文字游戏,《火焰杯》第一章《里德尔府》就可以看出来,里德尔,riddle,在英文中是“谜语”,暗指里德尔家族的诡秘,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罗琳实在是太钟爱写作了。
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叫乔治的记者坠入情网。
1990年,25岁的罗琳与这位新闻记者简单地结了婚。
也是在1990年,罗琳的母亲因病去世,终年45岁,回忆起这一段时光,罗琳满是遗憾,她渴望见母亲最后一面,但是父亲却让她这个愿望无法得以实现。父亲不愿意她看母亲最后一面,因为会觉得会让罗琳难受。在那时罗琳暂时性地妥协,不过这一决定让罗琳在以后回想起来觉得无比的懊悔。
罗琳和妹妹在家中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罗琳发现了一本母亲的记事本。
记事本里,夹着稚嫩字迹写的字,看上去是一篇小说。
妹妹戴安妮眼尖地认出,这是姐姐的处女作,《兔子》。
原来几十年来,母亲一直都好好保存着罗琳的这份手稿。
抱着这份手稿,罗琳仿佛抱住了自己的母亲,她忍不住嚎啕大哭,记起了那只患病在床的兔子,想起了同样患病在床,但现今已去到天国的母亲。
“我好想念她,一想到她我就难受得无法呼吸。”罗琳抱着自己的妹妹,放声地哭泣着。
母亲过世之后,糟糕的事情接踵而来。罗琳与记者乔治的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乔治把罗琳独自扔在了奥波多的街头上,在那个晚上,伤心绝望的罗琳和丈夫开始心生芥蒂。
3年后,随着女儿杰西卡的出世,罗琳与丈夫离婚了。
这一段短暂的婚姻结束之后,伤心欲绝的罗琳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当时罗琳处于失业状态中,她的失业救济金刚刚能够支付房租,而600英镑的租房押金还是罗琳的一个朋友帮她支付的。
由于生活穷困潦倒,令单身母亲罗琳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心情抑郁的她一度考虑自杀。因为这种情况,罗琳不得不花了约9个月来接受行为认识治疗,并且,罗琳勉强申请到了一份政府资助,每周能获得103.5美元。每当提起过这段痛苦的时光,罗琳都说,当时她觉得自己以后都会变成这样,自己根本没可能得到幸福,自己的快乐都会化为乌有,就是这一段困苦的经历让罗琳产生了“摄魂怪”的概念。
罗琳回忆道:“让我放弃这一念头、决心去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儿。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对的。”
如今她平静地说起她那段倍受折磨的历程,“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
在当时,走投无路、身无分文的罗琳,只好执笔创造故事,她对自己说,“我就写个故事吧,就写个故事。事情已经这么糟了,还能糟糕到什么程度呢?”
决定了之后,罗琳开始投入到写作中。
……那么,写什么故事好呢?
当罗琳这样问的时候,其实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早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罗琳想起了她24岁那年,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
就是这个小巫师,使罗琳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
她回想起那个小巫师,一瞬间,所有的事情疯狂地涌进自己的头脑里。
罗琳记起了母亲的话,母亲曾经对热爱写作的自己说:“不用担心你写不出东西,当时机到了,你自然知道怎样去写。”
而现在,罗琳清楚地知道,现在就是那个“时机”了。
迪恩森林、巫师、魔杖、魔法、伊恩·波特……
所有的记忆互相交错,在下一刻,罗琳喃喃自语:
“哈利·波特……你的名字是哈利·波特。”
在火车上,她已经想好了要写“七部曲”。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而现在她终于有机会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了。
决定好之后,罗琳开始写《魔法石》。到了冬季,罗琳便推着婴儿车跑到附近一家咖啡馆边取暖边写作,手头拮据的她只能点一杯咖啡,然后开始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
罗琳觉得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所以她根本无所畏惧,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了。
所有后路都已经被断绝,抱着这样想法的她,一边在咖啡馆里喝着廉价的咖啡,一边在纸片上写着她脑海里的魔法世界。
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熟睡的杰西卡,罗琳总会无比怀念自己的母亲。当自己成为了母亲后,她才知道这份“爱”无比的伟大与珍贵,所以,在罗琳的作品里面,我们能窥见,“爱”是一种凌驾于魔咒之上的伟大力量,这是罗琳心中一直所想的。
爱情、亲情、友情,这是《哈利·波特》里常常出现的主题,让人遗憾的是,母亲的早逝,使得她无法看见自己的女儿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是这一遗憾,让罗琳倍感心痛。
所以,她在自己的作品里创作了“厄里斯魔镜”,让哈利在镜中看见了自己的双亲,这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补偿吧。
每个晚上,给杰西卡读完睡前故事后,罗琳洗漱的时候,都会对着镜子出神。
镜子里的人……一瞬间,她似乎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对着自己微笑。
罗琳和自己的母亲如此的相似,她觉得这面镜子也是厄里斯魔镜,罗琳伸出指尖触碰着镜面,她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本帖最后由 故乡的海风 于 2015-7-16 11:4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