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海子笔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揉醒无数人心中的海之梦,多少文人墨客穷极一生去形容它的美,却终究在波光里稍逊一筹。 烟台是中国唯一一个双海之城,7000年前,烟台还是一个小型港湾,以海上捕捞和农业生产结合为主要谋生手段。是大海勾勒出烟台最初的生命形态,所以烟台人对大海的感情总显得格外强烈,海在,烟台的根就在。 驰骋繁华,压力围剿,那一抹蓝逐渐成为守护内心的精神契约。 我们无法选择生于海边,但我们可以选择居于海边,把人生喜悲都扔进海里过一遭,与美食、美景厮守,从此做一个临海而栖的逐浪客。 这样的生活,你喜欢吗? 【赶海】——潮汐退去 裸露出海洋的礼物 赶海是海滨城市的独角戏,也是大海趁落日来临前的最后一支舞。潮汐退去,海味留下,清澈的海水负责盛满美味,沁凉的海风负责迎来送往。 【陈大爷】——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陈大爷已经在渔村生活了七十五年。贝壳、沙砾、浪花、海风......都盛满了他的故事。与大多数渔民一样,年轻时与海为伍,年老时与海为伴,离合悲欢都在浪里经过了千万次的打磨。 “比朝阳先行,比落日迟归”,陈大爷的青春简单却疲惫,来不及伤春悲秋,只知道一心扎进汪洋勾勒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平静的海面开始有了波澜。 与妻子的相识是最平凡不过的相亲,那时妻子还带着三个孩子,陈大爷说希望她不要过的那么辛苦,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肯定不好过。为了三个孩子,陈大爷没再要自己的孩子,他愿意接纳这一切,甚至融入这一切。大海给了他一身黝黑的肌肤,也给了他一腔善淳的情怀。 如今陈大爷已经不需要再为生活奔波,每天他都会到海边坐上一会儿,看着忙碌的人群就像看着过去的自己。所有故事他都记得,而大海,也成为了他最好的读者。 陈大爷的故事或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人最难的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陈大爷总是笑着说自己没多少年了,能多看几眼就多看几眼。年轻时每天浪里来去、艰险丛生,他似乎把一切都看的寡淡,既然能欢承丰收,自然也能笑对风浪。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陈大爷最后要说的故事,也是一位老渔民写给汪洋的最后一封书信。
本帖最后由 烟台天仙 于 2016-2-18 14:50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