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年多时间,身边不少的朋友都要了二胎,当大家扎堆一起聊天时,讨论的话题永远都离不开孩子的“口粮”,一堆人羡慕奶水好的妈妈,一堆人在研究各种买到好奶粉的策略,为了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大家都挺拼! 隔三差五,我们就能通过新闻看到这个品牌奶粉被检测出含某种细菌、那个品牌奶粉奶源运输过程出问题,搞的大家人心惶惶然!为了能给孩子选出好奶粉,当妈的就要拿出拼高考的热情,拼出一个“奶制品行业研究员”的高度和热情才可以,为什么这么说? 说个简单的:很多人追捧国际品牌,认为国际品牌就一定是好奶粉,可是事实呢?你可知道很多的国际品牌都是利用大包粉进行二次加工,而不是用鲜奶做原料吗?哪个才更好更适合,每个妈妈心理都有一杆秤,大包粉奶粉由于长途跋涉导致口感变差,为使奶粉变得“香喷喷”大多都添加了香精等各类辅料。 为什么大家更追捧以鲜奶为原料的奶粉?为什么大家开始对各种以大包粉为原料在国内进行二次加工的分装奶粉开始产生一定的质疑?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奶粉安全的考虑,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奶源产业链中某个环节失误的牺牲品。从给孩子选奶粉的心态上来说,我相信所有的妈妈坚守的唯一原则就是:奶粉源头可控、生产原料新鲜、产品质量安心。 我们不要添加,这不仅仅是中国妈妈迫于现状的选择,我想更多的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哲学思维,大包奶粉将原奶从产地运到分装工厂,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环节出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比如: 1.大包粉运输过程中是否能保证安全的品质,一直保持新鲜?据说有的大包粉漂洋过海好几个月,再入仓库储藏好几个月,几乎都要过了保质期,那么这样的进口奶源还有什么保证? 2.大包粉在二次加工的过程能否保证营养百分百不流失? 3.大包粉分装过程添加的各种元素是否安全? 4.大包粉分装过程添加的元素是否真的适合国内的孩子?比如我个人就不喜欢奶粉中加糖迎合孩子的口感。 5.大包粉分装过程中是否会混合使用不同奶源地的奶粉?是否会使用牛奶之外的原料来生产配方奶? 在这些过程中,中间流转的环节越多,风险因素也就越多。“不就是让孩子喝口奶吗?怎么就这么难呢?” 可是鲜奶奶粉和大包粉奶粉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我也对鲜奶、大包粉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1.鲜奶制粉的奶粉,在罐体上一般都会在配料表上标注:脱脂奶、生牛乳等字样,而大包分装的奶粉一般都在罐体的几乎不太让人注意的位置标注奶源地三个小字。 2.在制作流程上,鲜奶制粉只需经过一次喷雾干燥便可成粉,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也能够最大程度得到保留,减少了由于多次热处理引起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产品颜色、溶解性、滋气味及消化性表现更优异。而大包粉要经过多次喷雾干燥,全脂粉中的蛋白质、乳糖、脂肪的营养价值都会发生变化。 3. 在运输上,鲜奶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运到工厂,并能快速加工成粉,保证了奶粉的绝对新鲜。而国外大包粉呢,需要经过约3-4个月的海运和通关时间,才能到达中国,再经过好几个月的储藏,再由企业进行加工。那时的奶粉,可能早就过了保质期,宝宝吃了后果不堪设想。 4. 其实从品质上讲,鲜奶制粉还可以更加轻松的实现奶粉源头的把控,只要企业严格把关,就可以避免大包粉来源不清导致的潜在质量问题。
本帖最后由 缘尽缘来 于 2016-7-18 11:42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