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热门转载)如何心想事成揭秘心想事成前需要静思的问题

求别删,请耐心静心看看,也许真的能帮助到一些苦痛心灵。本文节选自《走出焦虑风暴》作者,韩非,宁波出版社。适合于广泛性焦虑,强迫对立情绪,社交焦虑,抑郁自卑心灵自助参考。
  市面上不少身心灵畅销书一度流行“吸引力”法则与“增多律”法则,其核心要诀就是藉由一种相对惬意的想象,提前感恩未发生的事情,而后集中一些心力在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上或具体目标的临在感上,而后藉由在冥想中不断的视觉化,就会加快心想事成的速度。
该哲学的传播度已犹如小龙虾或亚洲鲤鱼在美国一些大湖泊里的泛滥之势。该哲学也已经完全渗透到各种追逐煽情与感动文化的一些教育传播领域中。包括应用在许多励志学,潜能开发,企业销售培训,青少年夏令营以及一些大公司早会的口号激励中等等。许多培训师都喜欢引入这些振奋人心的西式迷人哲学,而这种哲学之所以拥戴度很高,甚至一度风靡全球,主要是听起来完全符合现代人的深沉习性诉求:即通过不太费力或唾手可得的心法,让自己的生活,事业,财富,人际关系,未来运程都能够自动自发的达成“小我”欲求中的许多期许与愿景。
诚然,存在即合理。笔者从系统中道观的角度出发,完全肯定这些这些哲学的阳性积极一面。同时亦不可置否,很多传播者并没有看到那些没有产生正面改善,反而徒增烦恼与哀叹的个案数据,甚至一度有人因为痴迷吸引力法则而诱发了一些比较难以调和的执着症状。也有人对这个法则的信仰度,已偏执的进入了一种如同每天大量买彩票,就一定可以中大奖的迷妄误区中。
诚然,从古至今没有人可以否认积极思想的正面意义,只不过许多心灵每天对外发射出去的意念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的过头欲乐有关,就是无法生发出良好的正气与美好的祝福,其大部分愿望基本都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希望周遭的世界或某个群体变得更好。因为这一念的阻碍,就会让许多人永远吸引不了真正的心灵财富,也因为这一念的所知障让许多痴迷吸引力法则的饮食男女,因为持续的求不得苦,最后不仅对这个“心法”嗔恨异常,而且也创化出更多的执着心。
古印度伟大的精神先驱,寂天大师曾这样说过:
我所见到的每一点苦,
都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
我所见到的每一点快乐,
都是希望他人过得更好!
智者云:如果一个人用足以塞满无量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不如在本性中去奉行正念,与其盖100座庙宇,不如教一个人长养正气以及持守如是的心。                                                     一个人在做好本分工作的同时,亦能够对周遭世界发出一份良好的祝福,便会获得天地间那股最精微的中气的共振,这或许才是最有力量的自我加持。简言之, 当我们能够自然而然的卸下一些阴私罣碍与不合理的欲火,而后时不时的从心堂中发射出对周遭世界浩然正气般的祝福,那么楚楚动人的上苍便会让个体邂逅更多的正能量同谋与好运势,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知不觉间加快“心想事成”的速度。 这也是《道德经》《易经》《孟子》《圣经》中所隐藏的最朴素的真理。而真理永远只有一个,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享受着同一个幸福快乐的真理。
朋友们,“吸引力法则”在一些哲学经典中其实是有类似表达的,只是在吸引美好的东西之前,智者们曾反复告诫:
有一些事情在此生比如何吸一些外在的“幸福”可能都要重要百千倍。
也即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做一些功课再去践行吸引力法则,或许才会真正的如愿以偿。简言之,一个人只要存有过头的吞忍型羞耻/自责/挂碍,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灵反作用力,这个也符合东方心灵文化的基本调心观点。中华禅宗开山之作《六祖坛经》深刻揭示了“真心发露忏悔”的现实意义,经典中虽然有一定的宗门色彩与深奥的概念,但其中提及的“发露忏悔”对解除一些心灵负荷的强大作用与殊胜机制,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完全是站得住脚的。
现在,笔者邀请你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独处角落,扪心静思觉察以下几个有助于解除部分心灵负荷的问句:
有什么事,是你该做而没有做的?
有什么事,是你不该做而去做的?
有什么事,是你不想让某人知道的?
无明恐惧为何会持续发生在你身上?
从这当中你看到了自己的那些防御机制?
进一步重复的问自己:
还要选择幼稚性的投射?
烦恼背后的隐意是什么?
有什么羞耻的事件是我一直没有去面对的?
有什么失落的未完成事件是我一直感到缺憾的?
症状里面有什么“功课”是我还没有去看到的?
我到底在害怕什么?无意识为何要自我赎罪?
曾经的那份失落到底有多强烈?
这份焦虑情绪是在避免哪个更大的焦虑?
我曾经失去了什么?我曾经拒绝了什么?
什么是我一直没有去面对的,无法接纳的?
最初的焦虑源头与哪些事件有重大关联?
症状与印痕种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如何形成的?
以上的诸多问句有助于加深自我认识与探索, 从整体完形角度而言一些焦虑症状本身不一定是“病”,这些天马行空症状的背后或许只是扮演一个“邮差”的角色。而这个邮差此时此刻跑来或许只是告诉那些正在梦魇中的人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真相”要转达给主人,而这封信的内容才是心病的核心隐意。因此,请抱持一种专注且用心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像扫描仪一样无所分别的谛听心底深处自动浮现上来的答案。包括各种图像,记忆,感觉,情绪,失落,恐惧,渴望以及最深处的“小我”价值体系。
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它是无限宽广而且无限的深。冰山所露出来的一角,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得到的一个行为或情绪,所以觉察要往深处去探索。首先你有没有觉察到行为之下还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造成你的行为;而在思想的下面还有所谓的感觉;比感觉更深的地方有情绪;比情绪更深的地方有所谓的伤害;比伤害更深的地方有恐惧;而比恐惧更深的地方有一份失落的渴望;而在其下还有我们早年自己预设的价值体系。
藉由这般谛听与觉察内在的心声,我们的心就会得到一些正面涤荡。因为静思觉察的过程本身就可以把一些无意识的负荷意识化,当下化,而力量永远只存在于当下才是奏效的。因此,当你彻底领悟到以上这些枢机问句的真正意义时,一定会感受到从心底深处涌上来的一股莫名的安全感与如释重负的积极觉受。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热门评论
  • 心灵活泉 LV1 路人 楼主
    2楼
    我所见到的每一点苦,
    都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
    我所见到的每一点快乐,
    都是希望他人过得更好!
    有感触动
    3-26 11:05 · 湖北
    回复
  • 心灵活泉 LV1 路人 楼主
    3楼
    如何解除心想事成背后的心灵创伤阻碍:
    创伤发生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避免二次创伤(沉溺),或是避免沦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身边的亲友如何协助当事人恢复现实感,以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去面对预期恐惧或分离焦虑??
    韩非答:近期会在公众号:“走出焦虑风暴”上陆续发布视频,普及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科学干预),随喜关注。?
    公益视频正在制作中...?
    愿能与广大心理烦恼群体一起共勉。
    4-1 21:42 · 湖北
    回复
  • 心灵活泉 LV1 路人 楼主
    4楼
    心理创伤如何处理(成年人,尤其儿童,青春期)
    创伤发生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避免二次创伤(沉溺),或是避免沦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身边的亲友如何协助当事人恢复现实感,以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去面对预期恐惧或分离焦虑?韩非 答:近期会在公众号走出焦虑风暴(kongde120)陆续发布视频,普及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科学干预),随喜关注。
    公益视频正在制作中...
    愿能与一些苦痛心灵共勉
    4-7 21:47 · 湖北
    回复
打开烟台论坛 APP,查看全部6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烟台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