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富女
妈妈的好心情,才能带出快乐的孩子,更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础;
爸爸主动关怀,也能得到更多体贴,更是一家人合力向上的关键。01
每周六的上午,我带孩子去参加兴趣班,总会看见这样一位爸爸。这位爸爸独自坐在小小班(3-4岁)教室的门外,要么把电脑放在腿上,忙一会自己的工作;要么带一本书来,一个人安静的看书。每每儿子下课出来,他总是牵起儿子的手问:“一会你想去哪玩啊?我们去骑单车?滑轮?还是踢球?”班上有个妈妈好奇,问他:“怎么总是见你一个人接送孩子啊,他妈妈呢?”爸爸回答:“我们家有个传统,就是每周六给孩子妈妈放一天假。她跟朋友出去玩了。”同班几个妈妈听完爆赞:“天啊,你这爸爸也太好了!觉悟太高了”,“瞧瞧,这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爸爸”……这位爸爸腼腆笑着答:“没有你们说的这么好,但这确实是我们家自己长期的‘实战经验’得来的。如果家里有一个人长期为主带孩子,那么建议每周至少要给她们放真正意义上的一天假。”这个爸爸给我们讲起了他们家的故事:孩子半岁那年,本来帮着一起照顾孩子的外婆,因老家有事不得不回去。一时没有人可以再过来帮忙,养孩子的重任就瞬间落在妻子身上。“她本来自己有工作,可为了孩子先辞了。一开始还算好,可没多久我发现,本来为人处世特温和、圆融、得体的一人,却也经常情绪失控、气急败坏。好几次我下班回家,都明显感觉她在强忍着、压抑着自己的怒火和烦躁。” 大概正因为这位爸爸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家务事自己参与的也多,所以对于带孩子的繁琐和凌乱,他懂。“我发现带孩子、尤其照顾小宝宝,真的特别琐碎具体。你刚收拾好的房间,他转眼就能给你弄乱;你试着跟他沟通,他完全不懂你在哪一国;而且只要醒着,就精力特别旺盛;还特别不愿意自己玩,分分钟都要人陪着……要是再遇上生病或者夜里不睡?所以真不奇怪我老婆原先那么好的脾气,那时也常常崩溃”,孩子爸爸说。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位爸爸开始反思:与其周末总是两个人一起带孩子,倒还不如自己多担当一些,把老婆解放出来,争取每周给她一天假。“真的,长期带孩子的人神经崩得太紧了,且一直处于高压、高强度、高焦虑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危险”,这位爸爸强调原因。所以他励她一定要有休息,“而且是彻底的休息,不是在家歇着、帮着看着,而是要‘抽离’出去,和朋友一起聊天逛街、看场电影、换个心情……毕竟她的心情好了,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快乐嘛。”如今,他们的孩子上幼儿园了,妈妈也重回职场了,但家里却依然延续了这个“传统”。“其实你看着她每周能有一天,从工作和家务中解脱出来,把自己打扮的神采奕奕的出门、再开开心的回来,作为丈夫也挺有成就感”,这位爸爸说:“况且,有时我遇到周末加班或者连续出差几天,都是他妈妈在后方全力担当和支持。”懂得给妈妈适当放假的爸爸,不过是懂得:- 妈妈的好心情,才能带出快乐的孩子,更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础;
- 爸爸主动关怀,也能得到更多体贴,更是一家人合力向上的关键。
02
无独有偶。美国知名作家琼·安德森也曾写过一本《好女人,翘家去》的书,倡议作为妈妈,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小假期,哪怕只是从小的片刻开始,也需要暂停工作和家务,真正留点时间给自己。因为,天生的母性、社会的期待,很容易让新手妈妈在进入这个角色后,不自觉的陷入一种“无我”模式,对孩子投入过度的、无止尽的爱……而这样无论对妈妈、孩子,还是整个家庭,都是一件太过恐怖的事情。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位宝妈。这位妈妈一直性格要强,生了孩子后,为了努力平衡家庭和事业,她几乎是倾尽全力。从生了女儿还在做月子起,就每天用小笔记本记录孩子的喝奶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内给孩子洗澡、听音乐、擦拭肚脐,而自己只是潦草的扒饭、冲澡、小睡一下。产假结束后,她每天一下班又进入另一种“紧张状态”。她坚持要求奶奶做育儿笔记,一下班就严格查看,之后自己继续按照日程表,不辞辛劳的给孩子讲故事、做辅食、上早教……可据我所知,她五岁的女儿如今并不 “领情”,经常在家大哭大闹、调皮叛逆,还曾说“我最讨厌的是妈妈”。
本帖最后由 汉风唐韵 于 2017-5-15 11:56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