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你活得那么压抑,是因为总在控制情绪

每当我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感到愤怒时,都需要去觉察愤怒背后的焦虑和恐惧
作者:雪之夏
01
“高层次的人情绪管理得当,低层次的人容易情绪失控”,这是情绪管理的“实操课程”中最普遍的论调。
它抓住了一个点:我们都想做一名高层次的人,不想被人说层次低。
于是,压抑不良情绪,理智对待一切问题成了情绪管理的法宝。
然而,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恰恰是由理智压抑造成的。
情绪有两个大的类别:原生情绪派生情绪
原生情绪是最自然的情绪,也是一件事发生后,无需思考,只经过本能表露出来的情绪。
比如失去时的悲伤痛苦;得到时的开心快乐;危险来临时的焦虑和恐惧等等。
这些情绪的出现,对外界没有多大影响,相反,对自身影响很大。
幼儿时期,每个人都用原生情绪来表达内心的愉悦、痛苦、恐惧。
随着我们的成长,哭被定义成懦弱(男孩尤其容易受到这样的批判),恐惧被说成胆小等等。
于是,为了防止原生情绪在发泄时遭到批判,引起更多不良感受,派生情绪就成了成年人的普遍表达方式。
在情绪管控中,“愤怒”是被大家口诛笔伐的重要对象。
然而,愤怒并不是原生情绪,而是为了防止恐惧出现的派生情绪。
比如,领导因为业绩不佳批评员工,员工心怀愤怒,回家后责骂孩子不写作业,孩子因此迁怒于脚边的猫,狠狠踢了一脚。
在这个效应里,领导害怕业绩不好,受到高层的批评,更怕自己的能力受到质疑,以后得不到重用。
于是,他把内心的恐惧放在一边,转而发展出愤怒,去攻击那些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员工和领导有着同样的恐惧,所以他不敢当面发泄出来,只能在回家后,攻击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
而孩子本身就很弱小,所以只能发泄到猫的身上。
想象一下这个情景,就不难发现,如果一个人还有能力攻击别人,就会显得自己比较强大。
而这种强大,恰好可以掩盖内心的脆弱和焦虑。
当一个人愤怒时,他讨伐别人的声音往往很大,看起来底气十足,实际上,他只是在掩盖内心的恐惧。
因为一个真正无惧的人,是不需要通过攻击他人,提高音量来显示自身强大的。

02
在不良情绪的表达上,恃强凌弱是最普遍的方式。
这个方式有错吗?当然有。
只要你稍稍具备一些思考能力,就知道这是不对的。
可不对又怎样,单凭一人之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作为一名生活在底层的员工,他要承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让他无力承受,他当然要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否则,他只能忍气吞声,郁郁而终。
这个逻辑,和社会现状多么契合,在意识层面,大家都相信这是错的,可在行为上,大家却认同这是对的。
否则,愤怒不会一层层向下传递,直到受害者成为没有攻击力的孩子或其它物品。
当驾驶员因公司减薪而心怀不满,把愤怒发泄到一车孩子身上,导致最弱小的群体被害时,这名驾驶员难道不知道孩子是无辜的吗?
不,他当然知道,但他同样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现状。
可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现状,就要报复社会?就要欺凌那些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答案不言而喻。
事实上,单一个体想要改变社会现状,本就是空谈。别说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无法做到,就是一个生活在金字塔最顶端的人,也无法做到。
因为每个人有能力改变的,只有自己。
当一个人无力或无法改变自己时,才会妄想改变社会,继而期待着社会给予自己想要的利益。
猫踢效应的起因,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
父母打孩子,多数情况下,都是猫踢效应的传导结果。
如果父母们面对的是踢猫的孩子,那么最终遭殃的是猫。
可如果他们遇到的是更弱小的孩子,那么最终遭殃的就是这些不具备攻击力的儿童。
情绪当然需要发泄,可需要发泄的不是派生情绪,而是原生情绪。
只要原生情绪不被解决,派生情绪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那么猫踢效应也就无法终止。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很多涉及情绪管理的方法,一直在强调理性思考的作用。
然而,情绪是不会因为你的控制就自动消失的,理智上的刻意忽略,实际上等同于自我压抑。
愤怒表现得越多,内心的恐惧就被压抑得越厉害。
当恐惧被压抑到一定程度,自己就没办法再去面对了,于是,外界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刺痛这根神经,继而导致情绪失控。
所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热门评论
  • 觉主不困 LV1 路人 楼主
    2楼

    03
    有压抑,就有反抗,压抑得越厉害,反抗的情绪越高涨。
    所以,情绪的调节,靠的不是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理智对待,而是要找到愤怒背后的恐惧,通过感受、接纳、释放来完成情绪发泄。
    谈判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在问询对象的情绪处理上,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先询问对方的感受。
    比如,询问对方是不是很难过很生气?哪里感到不舒服?对哪些问题感到担忧、害怕等等。
    通过对方对自身情绪详细的描述,将问题从激动和愤怒,引到内心情绪表达受阻的地方,再想办法化解。
    当对方完整地描述以后,他们往往会说:“我能充分体验到你此刻的感受。”
    通过共情,他们让对方感受到,即便自己表现出恐惧,也没有人会指责和嘲笑,不论这些情绪是什么,负责倾听的人都可以接纳,于是,原生情绪就这样被化解了。
    很多人都说要远离负面情绪爆棚的人,可如果这个人就是身边最亲的人,又该如何远离呢?一次两次你能躲过去,但你不可能次次躲得过。
    只要TA还无法面对内心受阻的原生情绪,你就逃不掉被愤怒波及的现状。
    与其回避,让TA陷入“压抑→暴怒→再压抑”的死循环里,不如用“描述→倾听→归因→改变”的方式,不带批判地去倾听TA的真实感受,了解TA内心深处的脆弱,继而帮TA化解,寻求改变。
    原生情绪需要的是表达,只有表达出来,才能释放和发泄,而派生情绪,需要的是觉察。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感到愤怒时,都需要去觉察愤怒背后的焦虑和恐惧。
    通过细致地描述,找到症结,再逐一化解。
    如此,才能改变内心压抑,受困于情绪的现状。
    6-7 22:12 · 山东
    回复
  • fengyehl LV1 路人
    3楼
    居然全部看完了,不错,很受用。
    6-8 10:40 · 山东
    回复
  • 水上人间1 LV1 路人
    4楼
    总结的很到位,谢谢分享
    6-9 11:51 · 山东
    回复
打开烟台论坛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烟台圈
  • 分享了图片

    爱看美女的男人

    1
  • 分享了小视频

    爱看美女的男人

    0
  • 分享了图片

    爱看美女的男人

    0
  • 分享了小视频

    爱看美女的男人

    0
  • 分享了小视频

    爱看美女的男人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烟台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