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这厢有礼了!
先来首五言绝句——“常备风尘挂远鞍,两分火色一分圆。七分硬气实心里,看把南墙撞北山。”知道说的是啥吗?
对,就是一总咱老烟台人特别爱吃,并在山东多地流行特色面食小吃——杠子头火烧。
杠子头火烧,最大的特色就是,硬,香。不喜欢的人怕咯掉牙,一口没要下来就不吃了,喜欢的人,爱之疯狂,越嚼越香。
起源:有百年历史的山东面食小吃杠子头火烧,又被称为“小山东锅饼”,要说起源,可能就要追溯到清朝时期的山东潍坊,有说已经有四五百年历史了,也有说仅100多年。
一般常见的杠子头火烧,呈圆形,大小比巴掌大一些,外硬里柔,一层金黄色的脆皮,使得卖相很有食欲。
命名:一两面三两水,硬的揉不动咬不动杠子头火烧的名字,来源于其制作过程。杠子头火烧在制作时,面水比例是一斤面三两水,所以要揉的面就是很硬很硬的,硬到手都揉不动,要用一种枣木杠子来翻压,所以得名。
本来面就很硬,再加上成型后还有火烤,烤出来后水分就更少了,所以吃起来就非常硬。
也正因如此,杠子头火烧也就跟山东煎饼一样,储存器非常长,便于携带,是老一辈人出门旅行必备的干粮。
做法和吃法:杠子头火烧的制作,最重要的就是一斤面三两水。讲究点儿的,用老面引子加新面粉,用擀面杖翻压擀匀,加点花生油或者鸡蛋。
和好的面,做成每个250克左右,中间薄周边厚的圆形火烧,用刀子在火烧山划几道,或者用针扎眼,防止中间鼓起来。发酵两个小时,然后进烤箱,180度上下烤20分钟。
在古时,人们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食之方便。杠子头火烧凉吃,是越嚼越香;热吃呢,可以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