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陪伴真的不单单是物质的给予。
我们都羡慕朋友小雪有个很好的婆婆,因为小雪生的两个女儿都是由婆婆带大的。
小雪每天要上班,婆婆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活,买菜煮饭打扫卫生,还要带一个刚上幼儿园和一个刚上小学的孙女。
小雪的婆婆虽然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却很喜欢接收新的知识,会咨询年轻人的意见,对科学育儿方面也很有兴趣。
善良,和蔼,聪明的奶奶带出来的孙女果真不一样。两个女孩待人处事有礼貌,懂礼节。
然而,到底不是自己带大的,两个女儿却一点都不亲近妈妈。
小雪工作忙,压力大,回到家也经常加班,身心疲惫,所以极少陪伴孩子。
她也试图用物质的东西去弥补,给了很多礼物,女儿们却并不买账。
收到礼物的她们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开心。
许多父母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乏时间陪伴孩子,也会像小雪一样,以为用物质来弥补,孩子一样能开心快乐。
却不知,物质陪伴和精神陪伴根本不是一回事。
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尽管给了孩子礼物,也慰藉不了孩子孤独的心。
陪伴不单单是物质的给予,而是亲子之间沟通和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
研究表明,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幸福感降低,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02
虽说小雪的婆婆能把孙子教得礼貌得体,可这个社会上又有多少婆婆能够做到这般?
有不少婆婆还是跟年轻人有很深的代沟,要不这天下婆媳间的矛盾也就不会这么多了。
曾患上抑郁症的同事小丽自从换了份工作,精神状况好了许多。
这份工作虽然比上家工资少了两三倍,但图个清闲呀,以便于她能腾出空来接送儿子上下学。
小丽几年前生孩子后在家呆了两个月就去上班了,她是个女强人,自尊心也高,一心以工作为主,同时对生活满是抱怨。
上班后,孩子由她婆婆带回农村老家生活,她和老公每个周末就会回老家住上一天。就这样,他们变成了周末父母。
孩子比较闹腾,每次回去,小丽看不惯就会打他骂他。她的儿子可谓是怕极了她,每次看见她就哭。
每周见一次面都这么不得闲。
在农村跟奶奶生活久了,跟奶奶比较亲,奶奶溺爱孙子,孙子变得越来越任性,举止随便,没大没小。
小丽想教育他,婆婆却说孩子小,不要跟他较真。
说到底还是因为溺爱。
婆媳育儿观念不同,和丈夫之间矛盾增多,孩子又不听教,小丽变的抑郁了。
去年下半年,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果断辞去了高薪工作,把儿子接来身边,并让儿子在家附近上了幼儿园。
她说:“现在的工作不像以前,没那么大的工作压力了,可以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这半年慢慢调整过来,到这两个月,我们夫妻关系已经好一点了。我也不像之前压力大经常脾气暴躁。现在有空就陪孩子画画涂色,他喜欢去室内游乐园,有时间就带他去玩,陪他读读故事书,挺好的哈。”
小丽说她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头三年,很后悔忙于工作没好好教育孩子,以至于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让人头疼,现在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陪伴他,教育好他。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