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所以坚持。我现在还在学习,吐故纳新,不断把教育做好。”回顾创办学校的五年峥嵘岁月,李荣校长表示:有收获,很欣慰,但代价也很大。
“爱华,爱华,爱我中华”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13年年底,李荣创办了爱华国学培训学校。
“当了三年全职妈妈后,决定做点有意义的事。”孩子还待哺的时候,她全国各地考察学习,拜访名校名师,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准备在教育行业贡献些自己的力量。
在她的办公室里,靠一面墙摆了一整面书柜,里面分门别类摆满了各类书籍。她径直走过去,拿出笔记,上面密集写满了她外出学习时的心得知识,还有业内人士赠送的办学“秘笈”。其中有烟台一中校长的治学经验,有养正小学校长的手书笔记……她视若珍宝,温故知新。
与其他学校不同,爱华国学培训学校有自己编纂的教材。“这也是很大一项投入”,李荣多方寻求教育界元老、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支持,针对自己学校编排教材和课程,这在教育界也是罕有。
2017年中央电视台遴选全国在国学教育界做出贡献的组织机构,爱华国学培训学校入选,并邀请李荣校长到北京参加分享会。“自己在做的事情竟然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也没有想到,十分惊讶开心。”
今年是爱华国学培训学校成立的第六个年头,李荣说,一路走来,时间很快,她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多地影响身边人。无论结果如何,我在努力……
小小书痴 对国学爱到骨子里李荣对国学的爱始于童年。初见李荣校长,一席红色长裙,脚下的鞋子也带了绣花,和颜悦色,由内而外的儒雅。
“我就记得小时候我伯父家里有一个好大的书柜,同学跟我借我都不舍得。后来偏科,我跟同桌说,‘你给我数学答案,我就给你书看’……”回忆起往事,她哈哈大笑,“从小爱看书,我伯父那种儒雅之气对我造成了深深影响。现在开办学校,也希望能影响到更多人,让大家和我一起来读书。”
古文讲“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现在学以致用应该是用来帮助别人。”李荣说着,脸上绽出微笑。
“学校成立后,就把我女儿接过来学习了,成为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创办学校肯定也是为了孩子,但不全为了她。学校成立五年多时间,从这里走出了千余名学生,“最大的已经上高一年级了,他们在这里受益学习、快乐成长,我也很开心。”
李荣满心自豪,虽然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又似乎有一群孩子,满满的幸福无以言说。
拿先生的薪水发工资 “代价也很大”在李荣办公室内,与书架相对的墙上,挂着竹林寺主持题写的“能熬”两字。办学五年多时间,李荣说,有收获,但代价也很大。
随着学校越开越大,老师越来越多,每年数十万的房租和每月老师的工资开支都是巨大压力。李荣说,最难的时候是2014年左右,“经常是拿我先生的薪水给老师们开工资……有一次我一个人在海边,很难过,我先生突然来电话,说发了一笔奖金,我当时特别开心——终于又有钱了……”
讲起这些,仿佛是别人的故事,那份从容已和坚守相伴相生。
“难熬难熬,人生自古多磨难,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吧!”
有爱 有国学 有根基在爱华国学培训学校里,不仅教授中国古典诗词,还有古琴、书法、国画、武术等一系列课程。在这里,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这里走出的孩子诗书礼乐共通,一身浩然正气。
李荣说,传统文化让人有爱,她还发起成立了失独老人关爱中心,他们可以来学校散心、看电视、做饭、打乒乓球等等,还定期举办户外关爱活动,送去关爱,开导老人们的心智。“国学都是想通的,人要有爱心,首先要有孝道……”
“现在有些人没有底限,这个很可怕。”李荣变得严肃起来,“那些恶性事件怎么能够发生?”“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做人应该有准则,为人孝敬父母,在外关爱亲朋同事,待人接物都要有敬畏之心,当一个人无所惧,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从办公室向外远眺,一片蔚蓝海岸呈现在眼前,返璞归真的本性以及包容、博爱的精神让人有了更深刻的体味。在李荣的世界里,四书五经熟读于心,她想,大家都学国学,整个社会的氛围和风气也会不同。
而她的女儿就是她最大的实践者,“学习国学,她的识字量很大,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能够坐得住,成长到现在都很好,这点我还是很欣慰的。”
电话响起,朋友再次约她吃饭,她又拒绝了,“没时间没时间”。白天学校各种事务缠身,还要自我完善学习,晚上要在家长群里分享、答疑解惑,她真的很忙。
在学生眼里,她有点严肃,因为见面就督促他们学习;在同事朋友眼里,她是工作狂。在外人眼里,她是成功的企业家;而在懂她的人眼里,看出她的汗水与泪水,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
“一次,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看望我们,说我是某某某,我们一时想不起来,把他急坏了……”如此场景好熟悉,好温情……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