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目山,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山,位于开发区大季家的范家村附近。据《隋书.地理志》云:牟平县有“九目山”。《寰宇记》卷20蓬莱县:“晏谟《齐记》云:山有九窍,因名九目。” 常远观之,山虽不高,然平地拔起,颇为醒目;冬日白雪皑皑,夏日怪石嶙峋、草木苍翠,虽不高不峻,然因其名之神韵,心向往之久矣。 于是选择初夏一个干爽宁静的下午,跨上大摩托,从市区风驰电掣般赶到山脚,真真个说走就走的旅行。30多公里的路程,因路好车少,只用不到半个小时,全赖"千里神驹”--古人所谓可以“旦刷幽燕,昼秣荆楚”者也。 从远观到近玩,兴致勃勃开始登山,未入山门,那野花野草、野树野果的馨香,早已挟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扑面盈鼻,让人心神为之一震.....霎那间身体自动开启无邪模式....忘记一切烦恼....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孜孜不倦的野外徒步的原动力,莫不正是这股原始荒凉的,或者说是真正属于自然的“清新”味道?申之以祥和无争的气氛、蔼树绿草的点缀、各色鲜花的娇艳、俯拾即是的怪石、间杂其中的翟鸣,人的神经为之放松、精神为之涤练、身体为之疲惫而舒畅。 其山之小,对比巍峨峰岳,仅可勉强称之为山,身手矫健的人,半个钟头甚至一刻钟即可登顶;然反观其山,没有坚韧意志仍终难登顶...君不见那些嵯峨耸立的山岩?或盘石犬牙,或茕茕孑立,或嶙峋起伏 ...山路依稀陡峭艰涩者也。其景色虽远谈不上光怪陆离,但岩栖谷隐、浑然天成的气质自有一番风味。登顶的喜悦之情,不会因山之小而有丝毫减损。 登山之旅短暂却伴随惊喜,平日不多见的野鸡、野兔就像大山的主人,先后出来“打招呼”,为过客单调的旅程平添一份温馨和野趣。下山路上,见到农民安插在松树上的细密鸟网、随手扔于树旁的“不值钱”的小鸟,以及不慎坠入樱桃树上防鸟网的若干野雀,与上山时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竟有触目惊心之感。心底不禁涌起莫名的怅惘,明知其缘由却无能为力。 人们在人世间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有时,彼此之间难以相互理解,无非是各人处世、处事所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罢了;可是,山若有知,鸟若有知,应该也会为此举而感到悲哀吧? 依稀想起《诗经.小雅.鹤鸣》里的名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谨把此心藏于心底,矢志不渝。 五岳归来不看山?其实各有各的美。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请看:
本帖最后由 笛声悠扬 于 2019-6-8 11:24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