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网友爆料福山某小区发生了一起邻居间的恶性伤人事件,说是11楼主人得了抑郁症,总感觉是10楼的孩子吵吵闹闹,他睡不好觉,就起了歹意,伤了孩子的妈妈和奶奶,然后回家打开了天然气要自杀,最后未遂。
邻里关系成关注焦点
这起事件也让不少人关注起了邻里矛盾,不少网友都表示以后要好好跟邻居打好关系了,一起吃吃饭什么的。
其实,邻里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想起小时候,住的农家大院,大门都是敞开的,去邻居家串门已成了家常便饭。大家相处得就像亲人一样,家有什么活或麻烦事也从来不用担心找不到帮手。也看到有网友感慨到,我们那时候助人为乐都是平时小事,现在倒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
大概从住进功能齐全独居套房起,邻里往来渐渐疏远,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高层林立,花园式小区,配备物业管理和保安,虽说现代化的高层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应有尽有,可是人们越来越陌生、冷漠;想与人交谈都没有机会,一些退休的老人,只有关上门看电视。住了多年邻居没说过几次话,真感到郁闷。
据调查显示,中国41%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13%的人不认识自己的邻居,“邻居”都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尤其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比如上海,选择邻里关系极为紧张的达到了15.36%,也就是说接近1/6的上海人感到邻里关系冷漠和紧张。
在某贴吧的“邻居吧”,可以看到关于邻里关系困扰的帖子比比皆是。
细看之下其原因基本都是当事人的楼上楼下或隔壁邻居经常制造噪音,导致当事人心情烦闷暴躁,从而引发对邻居的极度不满。
而当事人向邻居表达意见的时候又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一来二去进入恶性循环,剑拔弩张的情势更加不可收拾。
但这些矛盾在互相体谅和积极沟通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虽然极端的情况在现实中比较少,但邻里关系的冷漠毕竞是对生活环境的舒心程度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很多人还是会去怀念过去那种亲近的邻里关系。
怎么样能和邻里之间保持一个和谐的关系?
如果我们跟邻居出现了矛盾以后,应该怎么去缓解呢?小编今天采访了烟台心康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敬东老师。
他觉得,现在新小区不断的增多,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越来越紧张,在这样一个紧张的一个节奏下呢,那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一些不舒服,每个人在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都会有些防卫的心理,那如何减少这些防卫心理,增加安全感。这是我们现代人作为一个邻居,可以通过途径来做到这些。
一、我们把邻居就看做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把它看作是我们的工作中的同事一样,用微笑的方式对待它,家有小孩子或者老人,经常打打招呼啊,问候一下,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和邻居保持一个好的关系。
二、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工作都是蛮紧张的,学生学习也是紧张的,在这样一个紧张的节奏下,我们最好是保持宁静,我不打扰别人是很重要的,所以说我们要保持自律,不管在家里做什么事情,特别是中午和夜深人静的时候啊,九、十点钟以后,我们保持声音小一点,保持邻里之间的环境的清净,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起码的一个底线。
三、多参与一些社区活动缓解工作压力是很重要的,比如适当的聚会,或者是社区的一些举行的活动,找到有共同的爱好的人,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去参加一些球类的活动,但是夏天也到了,那我们一起出去散散步,甚至是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去旅旅游,打打羽毛球,游游泳,两个家庭或者是三个家庭一起去参加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增进我们的友谊。
四、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也是一个做邻居最起码的一个尊重,他可能有一些恶隐私,可能有一些情绪的冲动的根源,邻居之间我们相互理解、尊重。遇到了问题,我们及时处理,找到社区、居委会或者是通过法律的途径也是一种方式。
其实,中国人骨子里还是有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想法,如今,QQ群、微信群等给业主们提供了一个更灵活也更便捷的沟通途径。这种新的方式能够既维护各自家庭的湘对独立性,同时又拉近了邻里关系。
但需要提醒的是,业主们在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的时候应有必要的警惕性,如果邻里之间发生了不可沟通的矛盾,我们可以拨打所在小区的物业或者居委会的电话,或者直接拨打110报警。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