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在日本的历史 中国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1、中医始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最早的资料是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古代只有“医”没有“中”或“西” ,之所以要加一个“中”字,是相对于后来从西方来的医术而言,其实本来相对于西医的应该是东医,“东方医学”才对。东方医学起源于中国,并相继传向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西医来了之后,所谓东方医学解散,大家各弹各的调,所以在中国就叫“中医”。在朝鲜半岛就叫“高丽医”,再后来半岛南北分家,在韩国就叫“韩医”,在越南的叫“南医”。 2、1500年前,零星东传 中医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3、隋朝时代,正式东传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4、江户中期,迅速发展 江户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5、明治时期,遭取缔 日本医学主流从汉方医学转向西方医学,汉方医学甚至遭到取缔。 6、一战后,复兴 日本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汉方医学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 7、20世及70年代后,一派兴旺 汉方医学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给予愈来愈多的关注,公众在保健、医疗方面对其持信任态度,临床使用汉方药日益增加…… 二、如今众多日本民众信服汉方医学! 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药,慢性病则喜欢用中药。他们认为,“汉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治未病,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妇科治疗。 日本医生们承认,与西药相比,汉方副作用小,汉方药对一些西医治不了的疑难病症往往有奇效。 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 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 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 5、中国的中医先哲如今仍受到顶礼膜拜。 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斯文会都在汤岛圣堂举办“针灸祭”,日本各针灸团体代表都会出席祭典。 6、日本人早就把我们东汉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药剂且申请了专利!!! 三、科学的重视和应用中医给日本民众和经济带来巨大收益: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对191个国家进行的“健康寿命”调查结果,在这些国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寿命为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是世界上拥有最长健康寿命的国家。日本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长寿的记录,除了重视体育锻炼和有先进医疗条件外,最主要是讲究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饮食调养。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卖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汉方药局,在日本人保持长寿的记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世界上,日本生产的中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中药产量的90%,而我们只有2%的份额!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