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到了而立之年了,也没个对象。
问他怎么还不谈恋爱,他说找不到合适的,我作为朋友想给他牵线搭桥、介绍介绍,他又总推辞说不好意思,或者没时间,老是拒绝。我感觉这是一种病态。
说到两人合适,那合适的到底是啥样子的啊,咋也不不敢乱说,所以只能百度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到答案。上面大体意思说是两个人门当户对,彼此相爱尊重和欣赏,双方家长及亲人认可,并且符合常理即可叫做合适。其实我们眼中的“合适”远不止这些吧。
那这种人遇到的概率大吗?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如果地球上把70亿人口比做一颗一颗绿豆,其中恰好有两颗红豆是完美契合的人,把他们一起放在大缸子里搅呀搅,两颗红豆会相遇吗?教授告诉我们,在这短暂的一生是不会相遇的,那我们遇到那个最合适的人的概率就为零。
我很非常喜欢马东老师的《奇葩说》。
很早的一期《奇葩说》有一个辩手叫刘楠,记得有一期的辩题是“剩男剩女该不该差不多得了”,她站在正方。她的观点特别打动人。她说:“差不多就是两个人的合适程度已经有了80分。其实我挺乐意把‘差不多得了’这几个字理解成‘其实挺好’,因为它让我看重那80分,而不是老把目光盯在那20分上。
差不多得了就是鼓励你往前走一步,不要停留在这个选择的纠结环节,进入这个磨合的相处环节。两性关系最重要的其实是如何相处,相处是很关键的。如果大家把挑对象的精力用在处对象上,可能很多感情都有更好的结果。
所以说合适不能是等来的,是需要慢慢磨合的。我觉得爱情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并不是你所有的样子我都喜欢,而是我们彼此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当我们在一起之后慢慢磨合,才变成彼此最合适的样子。
在这我想鼓励我的朋友和大家,往前走一步,因为你会发现后面的人生可精彩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