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菜为什么进入不了八大菜系?追其原因,是因为京菜是“海纳百川”的产物。
从元朝以来,北京一直是都城,每年都吸收大量的人口。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口,带来了他们的口音,又带来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使得北京传统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风俗,逐渐淡化;反过来,外地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风俗逐渐占据了“上风”,成为了京菜的一部分。
简单地说,许多京菜里的菜肴,压根就不是北京传统饮食。
北京烤鸭、拔丝莲子来源于南京,属于苏菜;四喜丸子、紫酥肉、清酱肉、芫爆肚丝、爆炒腰花、葱爆羊肉等来源于山东,属于鲁菜;元宝肉、蟠龙菜等来源于湖北,属于鄂菜……只有涮羊肉、京酱肉丝、福寿肘子等少数菜肴,勉强算是北京传统菜肴。这样几种菜肴,当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菜系,更别说进入八大菜系了。
北京饮食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来自山东的鲁菜。
山东离北京比较近,在元朝、明朝、清朝时期,大量的山东人在北京开饭馆,将鲁菜带进北京。北京许多有名的饭馆,如“八大楼”“八大居”等,大多数都是山东人开的。
中国八大菜系各有特点,为何山东的鲁菜在北京格外吃香呢?
这与鲁菜的风格有关。鲁菜的风格是大方高贵而不小家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是高档菜肴的代表,因此不光是皇宫御厨里爱用山东厨师,就连贵族饮宴、官场应酬都少不了山东厨师的身影。寻常老百姓请客吃饭时,去山东饭馆吃鲁菜,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于是,京菜在不断地吸收各地饮食精华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更像是一个“大杂烩”——它什么都像,就是不像它自己。这样一来,就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菜系。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