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之乡,烟台福山,古有一村,名“北于家”(现属开发区),村民擅烹海物,历出名厨,经年累月,枝繁叶茂,以“家”味小鲜扬名一方,“好礼”即为个中翘楚。
老树新枝,2.0升级版本以“礼”行天下,明厅亮厨、典间雅舍,俨然似有岛城名店“开海”之风。可惜各间面略局促,体验感有所打折。
海产荟萃的鲜物盛宴以店家四大拌之一的海螺率先登场,Q弹的螺肉与脆嫩的黄瓜相得益彰,底味中的一丝芥辣恰似神来之笔,激爽开胃;更有那川鲁相融的“麻汁贝边”,借“夫妻肺片”之法演绎胶东民间所喜,获交口称赞。
活蹦乱跳的甲壳类三兄弟竹节虾、海怪(寄居蟹)、梭子蟹以红红火火的饱满身姿联袂而至,为当晚席间最亮眼的存在,以至鲜之味呈现“桃园之义”。而剥壳嘬食的寻鲜之趣正是这滨海城市万家灯火中的融融暖意。
新晋小生“石锅焗百合”虽为西北人氏,却凭借非一般“香软绵糯”的表现让鲁东舌头大呼满意,收获满堂彩。
可惜“清炒塔菜”虽一改昔日店内青菜重油重盐之过,却脆嫩有失,浅尝辄止。较个人所历诸多名店“青菜之功”差距明显。
幸有万般海物中的一点肉~“脆皮大肠”救场相助,外酥脆、内香嫩的“小鲜肉”着实惹人喜爱,挽回“火工”一局。
游水的马面鲀(当地人称扒皮狼)此刻正安静的躺在盘中,以鲜弹的肉质、香腴的肝脏回馈人类对海鱼的挚爱之情。那一筷蘸上酱汁的入口,回荡临海而居的人们对“家”的味觉执念。
地理名物海肠在韭菜、肉末映衬下,鲜味放大、层次加深,浇于炒饭之上,大概是这座城市赋予米饭的最佳礼遇。此间呈现,肠嫩饭香,油润鲜美的口感让饱腹之选不再纠结。
另有粤式小点“黑金流沙包”小尝,虽馅料质感尚可,却面皮过厚过实,沪广名店甚远,可有近邻岛城另一名店“铭家”以鉴,唯盼改进。
小鲜起步,若秉承不断进取之精神,未来可期。
灯火阑珊处,人来人往间,回“家”吃饭有“好礼”。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