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羊肉汤,山东省单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说起它的历史,可就非常悠久了,足足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说舜的老师单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单县一带,当时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烧烤演变为主要吃肉喝汤。后来,经过改进,羊肉汤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到了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在众多做汤者中,有人经过仔细研究,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制作精细,味道鲜美,一时间风靡全城。一传十十传百,单县羊肉汤甚至被冠上了“天下第一汤”的名头。
根据《单县风物》记载,单县羊肉汤的特点是:“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不仅如此,单县羊肉汤还品种繁多,各具其妙。往往根据出汤时配料的不同分门别类,巧立出各种名目。譬如配加有肥有瘦的羊肉叫“肥瘦汤”,配加羊脑叫“天花汤”,配加羊眼叫“眼窝汤”,诸如此类,大致可分为口条汤、肚丝汤、腰花汤、奶渣汤、肺叶汤、蜂窝汤等等,不一而足,林林总总多达72种。喝时尽可凭着各自的喜好挑选,让人尽情尽意,大快朵颐。在汤馆里,只要听到有人轻松随意地招呼一声:“师傅,来碗天花”,不用问,准是惯喝单县羊肉汤的行家。
单县羊肉汤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不衰,主要源于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其中有三个关键点:一曰久熬。根据需要定量加水,燃火升温,响锅后陆续放入新鲜羊肉、羊杂和羊骨架,然后用急火猛攻,使之处于滚沸状态,一鼓作气至少烧煮4个小时。熬出的骨髓油脂与水互相撞击,达到水乳交融,方能浓化成乳状。二曰巧火。火的大小根据熬的时间和程度控制,有时连烧什么柴添多少柴都十分讲究。火小了水是水油是油,水在下而油在上,水和油不能融为一体,火太急则熬不出全味,又丢失了营养成份。巧火要的是机动和灵活。三曰精调。单县羊肉汤的味道与众不同,与佐料调制有很大关系。这项操作比较讲究,难就难在高温烹煮过程中,需要根据火候依次添加18种佐料,包括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丁香等,不同火候加不同的料。时间、调料、火候三者密不可分,巧妙结合,相互作用,才成就了单县羊肉汤水乳交融、清香爽口的独家风味。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