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烟台的历史,大部分烟台人或许不曾真正了解,有很多故事可以从烟台市博物馆而得知。到了这里,烟台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便在眼前清晰起来。
![]()
创建于1958年的烟台市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较早建立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共辖有主馆和民俗馆两处馆区,面积共计2万余平方米。
![]()
主馆位于烟台市文化中心,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设有
“山海古韵”“世纪之路”两个基本陈列,以及“笔墨丹青”“许麟庐艺术馆”“瓷苑掇英”“绳墨神工”“美人依旧”“古钱今览”等六个专题陈列和一个临时陈列。馆内珍品极多,令人应接不暇。
![]()
![]()
在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物,还有烟台最真实的风土地貌。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烟台这片土地上就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
原始先民在山海之间依山傍水、围壕而居,在山海间聚成大大小小的村落。开拓发展、辛勤耕作、他们所创造的富有滨海特色的史前文化,曾经十分繁荣,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烟台”的由来
明洪武三十一年,为抵御倭寇,在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烟台便因此得名。“烽火狼烟”大概是对烟台当时最贴切的形容。
![]()
关于在烟台地区的分布,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战国属齐;秦代属齐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
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唐置登州、莱州。宋、元因之。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
![]()
代表人物
抗倭名将 赤胆忠心 保家卫国的戚继光
![]()
抵御列强,东炮台是北洋防务的一部分,这里是渤海通往黄海的咽喉,命运多舛。李鸿章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做出的努力。他的书展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他从内心深处渴望中国的富强。
![]()
除此之外,馆内还藏有许多珍贵精美的文物。
十大“镇馆之宝”
![]()
![]()
![]()
孙中山手书“品重醴泉”
1912年,孙中山由上海经水路赴北京与北洋政府谈判,途中在烟台做短暂停留,受到烟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第二天他特地参观了张裕公司,并品尝了张裕葡萄酒,欣然挥笔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
![]()
“醴泉”出自《礼记》中的“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品重”既赞许了张裕的葡萄酒品质,也是对张弼士先生创办公司走实业救国道路的褒奖。
这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无疑是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对中国民族工业振兴的深情呼唤,寄予殷殷的厚望。
象牙凉席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现存世3张,这件象牙席即为其一,系清雍正朝制作。
![]()
此席选用当时暹罗(古泰国)进贡的象牙,由广州工匠编织而成。匠人将象牙材料用药水浸泡后,剖成0.3厘米宽、0.05厘米厚的席篾,然后精心编织成席。纹理呈人字形,紧密均匀舒展。席两面皆平整光滑,展卷自如。
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
该瓶颈部透雕一蟠龙,龙爪前伸,护持宝珠,取“骊龙护珠”典故。腹部阴刻乾隆帝御题楷书七言绝句一首:“捞取和阗盈尺姿,他山石错玉人为。一珠径寸骊龙护,守口如瓶意寓兹。”款书“乾隆御题”。
![]()
阴刻图章印文“德充符”。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玉质温润,刀工圆熟,造型生动,寓意深刻,深得乾隆喜爱。
明唐寅《灌木丛篁图》轴
提到唐伯虎,应该无人不知。这幅《灌木丛篁图》的真迹便藏于管内,此图笔墨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峻拔气势,又具文人画秀润空灵的韵致,构图更是别具一格。
![]()
右上方以行书题五言古诗一首:“灌木寒气集,丛篁静色深。冰霜岁历暮,方昭君子心。射干蔽豫章,慨惜自古今。嶰谷失黄钟,大雅无正音。为子酌大斗,为我调鸣琴。仰偃草木间,无道随浮沉。”抒写了作者在困境中以贞竹自励的襟抱,以及对不平现实和自身况味的一腔愤懑,自然也流露出笑傲平生的放达秉性。
![]()
据了解,烟台市博物馆馆藏文物6.8万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1万余件/套,是山东省馆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如何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也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春天来了,不妨走出家门来博物馆逛逛,同家人一起感受烟台的别样风貌。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