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有路口交通渠化方案完工于2014年南大街道路大修。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路口道路资源的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根据市城建设计院提供的交通设计方案,交警部门从路口的时空资源、投资条件、交通需求、主要问题入手,按照交通安全、交通分离、交通连续三个原则,多次实地勘察现场,反复论证,经支队研究确定了以下优化调整措施: 措施一:实施路口改造,进一步争取可利用的道路交通资源一是南口道路拓宽后,有条件开辟出1条直行车道和1条右转车道,路口外部的车流蓄积能力提高30%。
![]()
二是西口南侧公交站点路口停止线不到30米,且南北两个公交站台占用了一些道路宽度,通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迁移东进口公交站台,削减西出口凸出路沿石的部分公交站台后,使道路路宽达到31米(南大街平均路宽),通过对路口中心线实施偏移2.2米,进口车道数量由5条增加至6条,开辟了1条右转专用车道。除北口道路条件受限,最外侧为右转和直行混合车道外,其余各个进口导向车道都实现了专左、专直、专右车道,令特定车流使用特定车道,减少干扰。
![]()
措施二:路口内部合理设置4个“△”交通岛,提高路口安全性、畅通性根据路口几何形状,在路口内部精细化设计了4个“△”交通岛:一是压缩交叉口面积,提高通行效率。根据实地测量,4个“△”交通岛分别把东口、西口、南口、北口原有停止线分别前移15米、20米、10米、11米,进一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另外,4个交通岛把各个方向的右转机动车压缩至出口外侧车道,减少了路口合流冲突程度;二是顺应各个进、出口车辆行驶轨迹。现有路口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道路中心线均不在一条直线上,且相交道路存在一定程度斜交,通过精细化设置4个交通岛外边线、不同弧度的车道线,偏移东、西口道路中心线,使进、出口车道轨迹相顺应,车辆行驶轨迹更加平滑顺畅;
![]()
一是铺设防滑性能更高的蓝色非机动车道。通过在路口内部非机动车道铺设“彩色陶瓷防滑颗粒”这种新型路面防滑材料,既能更好地保障路口非机动车的安全性,又便于人们从视觉上更好地区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
二是在路口内部合理设置机动车左转待行区、减速让行、各种地面图形和文字标识、右转盲区导流线等交通标线,更好引导各类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
![]()
为消除左转待行区的视线盲区,各个方向均增加一组左转辅助信号灯,根据当前交通管理工作需要,同步完善了路口行人护栏、车道方向指示、礼让行人、交通安全提示标志,根据道路通行条件合理设置各种慢行交通指示标志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化调整,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冲突点大量减少,社会车辆、公交车交通组织更为流畅、行人过街安全性得到更大的保证。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