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网友的《烟台最大的特色,是这些马路!》,里面说到大马路、二马路。。。。四马路等道路的历史和由来,又想起路牌上对这些道路名做的DAMA Rd、ERMA Rd.....SIMA Rd等的翻译。最近“北京地铁车站站名启用翻译新标准”的相关话题在多个网络平台受到舆论关注,改用新标准后,北京地铁车站站名普遍翻译为汉语拼音,XX站由此前的XX Station改为XX Zhan的翻译方法也引发争议。虽然官方给出的答复是:统一译法,但地名路名之所以做双语标识,初衷是同时给国人和其他国家人看的,国人看汉字,其他人看英文翻译。既然是给其他国家人看的,是不是就要按照其语言的规范,不能用中国式英语,更应该注意翻译的时候,要尽可能体现本意,不要翻译完了,把原来的意思曲解了甚至翻转了。因为一些地名的特殊性,没法准确翻译成英文,现在基本都是地名采用拼音,后缀使用通用词汇,应该是最合适的方式,而XX Station改为XX Zhan,其他国家来的人,短时间可能不会明白,他们最大的可能是把XX Zhan,理解为“XX Zhan”Station,像本来的“金安桥”站,认为是“金安桥站”站了,会多出来一个站字,甚至可能理解加个站字为中国的语言习惯,就好像韩国人说话,经常使用后缀思密达,而对于国人来说,加上汉语拼音标识也并没有其他作用。而DAMA Rd、ERMA Rd 、NANDA St等等的方式,将本来是第一条(最宽最大的)、第二条马路、南面的大街(大道)等意思,翻译完了却成了叫大马、二马的路、叫南大的大街,路名本意全部变了, 也不利于外国人对我们历史的了解,这种翻译方式的意义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也可能像有人说的,在国内就应该让外国人学拼音,哈哈哈。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