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个二哥
老家有个二哥,二哥比我大四岁,是二叔家的哥哥。
二哥长的黑黑的、胖胖的,小时候话不是很多,慢性格,好脾气,带着一副眼镜,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四岁的年龄差好像就有了个不大不小的代沟,小时候在村子里野跑着玩儿的时候,二哥和我并不是一伙儿的。但是平日里逢年过节或者家中有事儿,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少,聊起天儿来也能聊到一块儿。
二哥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优秀,大学考到南方的一个普通本科学校,学的师范专业,因为二叔就是个小学老师。大学毕业后,机缘也比较巧,进入了我们县城的一所中学当了老师。找了个爱人也是另外一所中学的老师,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县城离我们村子只有几里地路程,二叔二婶因为还住在村子里,所以平日里二哥都是县城、村子两头跑。
我毕业后定居烟台,亲哥哥定居北京,我们一年回老家的次数变的屈指可数。和二哥见面的次数也就更少了,平日里一年到头也很少电话、微信联系,但是却发现关系却越来越近了。
爸妈后来年岁日高,在老家的时候家里有什么跑腿出力的事情,我和哥哥打电话总是嘱咐不用着急,等我们回去了再弄就可以。爸爸却总是很自然的说,不用了,我找你二哥过来弄一下就行了。爸爸似乎从来没觉得不好意思,二哥也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应该。
逢年过节我们回老家的时候,一大家子聚餐,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都退居二线了,我们这一辈负责操持。买菜、买肉甚至下厨炒菜,二哥都总是冲在最前面,似乎觉得我们哥俩长期也不在老家,什么都不熟悉,他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后来爸妈出来跟我们一起住,老家里的房子就空起来了。村子有什么通知需要办理,都是直接联系二哥。阴天下雨房子有什么注意的,二哥也总是去我家老房溜达一圈,似乎一切都是应该应分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父亲去世,回老家办葬礼。当我和哥哥、妈妈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老家的时候,两年没有住人的老房子已经收拾的利利索索,灵堂也搭起来了。一切的都是两个叔叔指挥,二哥前前后后忙乎的。整个葬礼期间,我和哥哥都可以尽情的沉浸在悲痛之中,二哥除了和我们一起披麻戴孝外,还跑前跑后忙碌着。
如今剩下母亲一人,在哥哥那儿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回老家了,在城市里住不惯。我和哥哥都很不放心,母亲安慰我,放心吧,有啥事儿我就找你二哥了。
二哥还如同小时候的样子,话不多,脾气慢慢的,但是似乎更加的沉稳和踏实了。每次回到老家,总是要和二哥聚一聚,或许我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么?我也不太清楚,或许有些情义说感激反而不合适。
但是还是很感激有这么一位二哥,在老家,在我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