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通才与偏才
应试教育采用若干门功课考试,从中考的选拔到高考的选拔,对于人才的输送作用是?
国人多,大学毕业生都千万人,赶上一个小国家了,所以目前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期待因材施教早日开始,估计还需要50年?
中考应试教育采用的学科是:语文,数学,英语(听力),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生物,思想政治,体育,信息技术,算选择通才吧,实际人群里通才很少。如果把人才分做“偏才”和“通才”,偏才肯定多,并且偏才更多的是“大才”。 道理也简单:游泳快的鱼类,腿都会退化,它们所有的功能都是为了匹配快速游泳,同时考察它们在陆地上跑步,那是荒诞的,因此“应试教育”的通才考试法,让“偏才”鱼类们被直接淘汰。
一般来说,偏才们就是俗称“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人,他们所有的细胞、想法、做法甚至潜意识都是直通某个行业领域本质的,因此他们在某个领域有多专业、多超常,在其他方面就一塌糊涂。 比如“偏才”们大多数性格偏执,所以有:只有偏执狂才可能成功的说法,偏才们能带来的就是行业创新,产业创新,他们心无旁骛地就研究事情本身,脾气往往很大,只要是对的,就推行到底,于是更多的人们跟着他们受益,看看各种发明者的自传就知道了。这就是发明,创新来自于其他地方的原因之一,那里有偏才们生存的土壤。
国人智商很高,但这里是种地的文化,各种理念都是不可描述的,所以目前创新企业很少,导致低级加工业环境差,利润薄,孩子们不爱去上班。发明创新是真正能引领世界前进的,那是真的价值和硬实力。期待早日能够因材施教,让偏才们茁壮成长。
目前来说,假如孩子不是偏才,大才,多数人恐怕还是要投入到应试教育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