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到底是哪一首?
在网上,时常会看到关于“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的说法。包括很多我们熟悉的大V们,网红们,也都会以这样的缀词,来吸人眼球。
这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把《自题金山画像》当做“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没有丝毫争议,写于公元1101年阴历5月,也就是苏东坡离世的两个月前。很显然,这不可能是苏东坡的绝笔诗。
关于“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网上流传最广的,还是这首《庐山烟雨》,也被称作《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首诗创作于苏东坡游历庐山的时候。苏东坡一生,至少去过两次庐山,都是在公元1101年之前的很多年。
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庐山烟雨》是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况且,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意境,也完全不符合垂死之人的心态。
事实上,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在史料上,是没有争议的。公元1101年阴历七月二十六日,在常州的藤花旧馆里,陪伴在苏东坡身边的,杭州径山寺住持维琳和尚,给苏东坡写了一首偈子。苏东坡次韵回复了一首诗,就是《答径山琳长老》,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
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
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
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
苏东坡是七月二十八日去世的,也就是说,这首诗,他应该是创作于二十六日到二十八之间,他去世前的三天内。在各种版本的苏轼诗集里,这首诗,都确定为“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
我和你同龄,都是丙子年出生的,到此刻,我们生命旅程,各自都已经度过了三万天了。
如果我每天念一千首偈语,现在的佛学修为,应该很高了,只是,这时候回想过去,时光如闪电一般逝去了。
疾病是因为人有身体,若是没有身体,也就不会有疾病的存在。
我向来都笑话鸠摩罗什大师,他在去世之前,还让弟子们为他诵读神咒,想以此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么做,实在是太可笑了。
很显然,即便是不懂诗词的人,也能看得出来,这首《答径山琳长老》,才是“苏东坡的最后一首诗”。以后再遇到那些卖弄“黄州惠州儋州”的,“庐山烟雨浙江潮”的,可以直接回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