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夜读 | 总要习惯一个人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几段监控视频里,寂静的院落或客厅在除夕前一两天陆续热闹了起来,离家的学子,打工的青年,城里的儿女纷纷敲开了家门或是小车驶进了院落。
接着几天,大家喜气洋洋放鞭炮,吃酒席,给家里老人磕头拜年,好不热闹。
几天后,人们拖着行李,带着收拾干净的孩童,一个接一个地离去。留下一个个孤独的剪影,有失落的老人,有留守的妻子,有待业的青年。
而离去的人呢,也要独自披上铠甲,再次回到人世间去为生活拼杀。
视频的作者说,像是做了一场热闹的梦,一场用了360天才入睡做的梦。
是啊,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孤独才是人生常态。再热闹繁华的人间,能陪自己的还是自己。
无论是亲密的爱人,相知的知己,还是绕膝的孩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人能时刻陪伴着我们,也没有人能完全感同身受我们心中的不可言说,我们仍要承受内心的孤独。
正如《东京爱情故事》里说:“我们可以找个人来谈情说爱,但是,却始终无法缓解一股股涌上心头的落寞荒芜。”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谋生亦谋爱。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我们总要习惯一个人,给自己生活留一点空白,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点,这才是对自己的真诚与善待。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在热闹中失去的,我们会在孤单中找回来。
外面的喧嚣都是他人的热闹,最终都要回归内心的寂寥,慢慢习惯一个人。
从来情深人难解,明月孤心独往来。
人生海海,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人这一生,是个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最终的栖息之地,唯有自己。
红尘陌上,独自行走,享受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杨绛先生说:“讨不得四海八荒的喜,只落得围一炉寂静的烟火,与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和,以文字、以音乐,以花香浅草,以温暖纯良。”
愿我们在孤独的常态中,打造独属自己的小天地,暖一窗人间烟火,修一汪恬淡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