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永远的挚爱
胶东半岛的人,数以万年之前,就是区别于大众概念里的中国人,而独立存在的物种。
至今,在这块土地上出土的考古发现,有很多保存完好的,身高在两米以上的骨骼躯干。据说,大多都是雅利安人的血统。
无论是雅利安人还是欧罗巴人,亦或是形形色色的名词代称,于至今仍然生存于此的我们来说,都是虚无缥缈的空幻。
只是,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身为山东人,即便我的身高还不到一八零,行走在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有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所谓的优越感,不过是浅尝辄止的意淫罢了。就像民国初年的八旗子弟们,再高贵的叫嚣,亦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有何益处?
前天晚上,在一个名曰1117微信群里的,有朋友说,2月16日,开发区人才市场有活动。随之,我提议,可否,小聚一下?
这个小群的名字,很简单,就叫1117。群里的我们,都是烟台某公司的同事。烟台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以后,这几年,受公司委派,我们次第来到了上海,在上海的分公司里工作。
1117,是我们居住的房间号。这是一座位于上海远香湖附近的高层建筑。实际上,是1117和1118相互打通以后,所形成的一套二百多平方米的复式楼房。
现在想来,前前后后,在这个屋里住过的烟台同事,起码也是数以二三十计了。这是上海公司的宿舍房,里面,有七八个独立卧室,三个卫生间,还有独立的客厅和厨房。
关于这套房子的产权,至今为止,我都没有探究清楚。实际上,也根本没有在意过。无论是公司的私产,还是地方政府的廉住房,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生活形态。
七八个山东烟台的大老爷们,在上海的工厂里,各自打拼谋生。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回到我们共同的家。然后,在同一口锅里,煎炒烹炸。在同一个桌子上,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此间情,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此间情,且容我娓娓道来。
我初到的那天,同事们,在楼下等着我,帮我把所有的行李安顿妥当。
时常,上班前的同事,做好饭,放在锅里。等着下班回来的同事,吃个热乎饭。
有突然加班的,回来晚的,同事们做好饭菜后,围在桌子边,等一两个小时,毫无怨言。只为一起投箸。
同住一起,花销费用的落处,素来都是纠纷的缘起。这些人,在一起,这么多时日,多是AA的,也有各自请客的。从来都没有,因为小钱,而引发不快的产生。
曾记得,同事想吃苞米面饼子了。我下班后,东奔西走,买的苞米面,做出来的饼子,却全然不是我们熟悉的味道。
曾记得,同事生日之时,也是我显摆自己的时候。早上的长寿面,晚上的饺子,都没有错过仪式感。
曾记得,同事感冒发烧,水米不进,煎熬大米稀饭。虽清淡,却是来自家人的关怀。
曾记得,情绪低落之时,同事们,相互陪伴,借酒言欢,共度时艰。
曾记得,去年年底前,我们接二连三都阳了,各自在自己房间里,病得昏天暗地的时候,还牵挂着别人的状况。
凑在一起的老男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本来就十分简单。工作顺心如意,生活各自安好。
于是,我们这些人,结束了上海的工作,回到烟台以后,统统的,都困扰于生活的不适应。所有的老男人们,这段时间,几乎都选择了和家人分床独睡的生活。
今天中午,曾经共处一室的老男人们,相约聚在一起。最普通的菜,最廉价的酒,各自诉说着最由衷的言语。
聚散离合,都是天意,打工人,唯有最诚挚的祝福,在这个时候,可以表白,
顺心顺意,皆得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