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夜读|与人相处,经常做这三件事,是一场社交灾难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有时候,我们越是想要与对方走得更近,反而越容易把对方推得更远。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靠得越近越好。靠地太近,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只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才能相处得更加舒服、自在。
逢人便说知心话
古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一个人越成熟,往往就越喜欢保持沉默。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其实并不多。
旁人所谓的“关心”,大多不过是因为“无聊”,想要寻找“谈资”罢了。
一个人如果总是企图通过“倾诉”自己的心事,来获得他人的“关心”,那么,结果往往是令更多的人,小瞧了自己,甚至还会用自己暴露的“弱点”,来“拿捏”自己。
在有些人看来,暴露自身的“弱点”,可以拉近与对方的关系。
其实不然。
交浅言深,是与人交往的大忌。
人与人关系的亲密,靠的是日积月累的相处,通过“言深”来拉近关系,无异于“拔苗助长”,是违背规律的。
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令对方不知所措,也可能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孔子说:“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管住自己的嘴,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情商。
不把自己当外人
三毛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容易逾越了本有的界限。
他们自恃与对方关系亲近,就对对方的私事刨根问底。如果对方不愿意说,他们便指责对方把自己“当外人”。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亲近,也要留给对方足够的“私密空间”。过分的“关心”对方,只会令对方感到窒息,甚至想要逃离。
他们自恃与对方关系亲近,就肆意地插手对方的私事。结果,把对方的事情弄得一团糟,令对方心生反感。
《论语》里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别人的事情,自有别人操心,何必把手伸的太长呢?
一个人在他人不需要帮助的时候,过分“热心”,强行“插手”,那就是在“干扰”对方了。
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收起自己“越界”的“热心”,该“冷淡”的时候,就“冷淡”一点,如此,既是在尊重他人的“界限”,同时也能为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纷扰,何乐而不为呢?
踮起脚尖帮人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最大的聪明,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去“打肿脸充胖子”。
经常“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总是在不断的透支自己。等到他们不得不拒绝对方的时候,反而会被对方误认为“故意”不帮忙,白白为自己招来了怨恨。
而且,习惯“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也会让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失去平衡。
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便使多大能耐。
过高的“要求自己”,不但是在为难自己,同时,也会耽误了别人的事情。
太宰治说:“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的心里留下永远不可愈合的裂痕。”
一个人如果不考虑我们的难处,只知道一味的“索取”,那么,对于这样的人,又何必害怕拒绝呢?
真正的朋友,会体谅我们的难处。所以,即使我们拒绝了,他们也不会受伤。
人与人的关系,靠的不是“一味牺牲自己”来维持。
只有互相体谅的关系,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结语:
看过这样一段话:“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界限,而一切麻烦与冲突都源于无意识中想要突破这界限。”
人与人关系再好,也需要守住该有的“界限”。
这份界限,不但不会令关系更加“疏远”,反而会令双方感到更加轻松、自由。
余生,愿你我都能活得清醒,不消耗任何一份感情。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