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
大姑走了,在清明的前两天,正好赶上清明节这天出殡。
大哥本来是提前两天回家给父亲上坟,没想到刚到家就接到了大姑家姐姐的电话,上午上完坟就直接去了隔壁村,给大姑陪灵,大姑远在省城的儿子还在赶回来的路上。
大姑是父亲这一辈里的老大姐,今年七十九了,大姑身上的毛病和父亲是一样的,都是肺部疾病,导致身体日益衰弱,去年冬天的时候又摔了一跤,便卧床不起了。而且经常迷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好在姑父身体还算硬朗,而且闺女就在我们村,可以每天来回跑。远在省城的儿子只能抽空回来呆上几天。
如今走了,姑父和儿女也可以松口气了,用村里的老话说,折腾了半年,走了也好,自己不遭罪,家人也不用跟着遭罪了,而且这个年龄在农村里也算寿终正寝了。
其实大姑和父亲尤其是母亲的关系并不好,我印象中引起矛盾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我小的时候生病,去省城医院看病,想要借住在大姑的儿子家,大姑各种借口百般阻挠,让我父亲大为伤心;第二件是奶奶去世以后,留下几枚银元,提前就说好了给几个儿女分一下留作念想,还未出殡,大姑便跪在奶奶灵前哭诉,怕父亲母亲和叔叔婶婶会把她那一份扣下来,不仅惹得父亲母亲生气,连叔叔也都大为恼火。
因为这些事情,所以和大姑家一直走的不近。逢年过节去虽然也都会照例去拜访,但一般都是下午去。用母亲的话说,这么些年从来没有端过她家的碗。
但是时过境迁,随着父亲这一辈慢慢老去,虽然母亲依旧耿耿于怀,但是父亲的态度已经慢慢好转。尤其是知道大姑得了和父亲一样的病之后,便经常主动问候。
其实如今想起来,大姑也不是有什么坏心眼。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儿女和自己的小家考虑的比较多吧,也可以理解。
父亲去世以后,大姑的儿子特意从省城赶回来,和我们兄弟几个跪在一起陪灵,让我大为感动,我想父亲当时肯定也会很欣慰。
去年七月十五,和哥哥一起回老家给父亲上坟,约着叔叔家的哥哥一起去看望一下大姑。虽然母亲嘴里说着不用去,但是并没有怎么阻拦。当时大姑精神还挺好,陪着她聊了好长时间,说着我们这些小孩一转眼都已经有了白发,当了爸爸,还聊起我去世的父亲,不禁一阵感伤。没想到那一次竟成了我和大姑的最后一面。
三叔、姑姑都从外地赶了回来,虽然父亲不在了,但是我家依旧是这个大家族的大本营,大家都喜欢聚在这里,母亲忙前忙后的操持着。
三叔虽然曾经在奶奶的葬礼上和大姑大吵一架,但如今父亲不在了,二叔腿脚不好,三叔成了娘家的主事人。老家如今又可以土葬了,大姑的儿子想火葬后把骨灰带走,姑父不同意,想要埋在老家的祖坟里。最后还是三叔出马,跑前跑后帮着选购的棺材。
今天出完殡,哥哥下午便返回北京了,叔叔姑姑们也都陆续回去了,忙忙碌碌,继续各自的生活。
三年之前,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负责续修了族谱,老族谱上本来闺女是不写进去的。但是与时俱进,在父亲的提议下,本次续修从爷爷那一辈,把姑奶奶、姑姑都一并写入族谱。
每年清明的时候我都会把电子版的族谱发到家族的群里,如今大姑的那一页又要增加上一行字了。
正如我在续修族谱序言里所说,虽然平日里聚少离多、天各一方,但莫忘我们同宗同源、血浓于水。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大姑,大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