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烟台的日子(下)
我们熟知的,据说登上了语文课文的,那首苏东坡的佳作《登州海市》,在《苏轼文集》里,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注解,“书呈全叔承议”。
也就是说,这首诗写完后,苏东坡曾经亲笔抄写,赠送给登州的收藏鉴赏家史全叔。
上文提及,早在苏东坡知徐州时,他就知道,登州有海市蜃楼的盛景。可惜,海市出现在春夏两季,苏东坡在登州的时候,已是初冬时分,根本没有机会看到这一盛景。
然而,苏东坡的个人魅力,也就在于此。他屡屡朝拜登州的海神广德王庙,祈祷能够目睹海市的景象。
就是这么神奇。即便是我们烟台人,能够有机会目睹海市蜃楼盛景的人,也寥寥无几。在烟台只待了22天的苏东坡,居然在初冬季节,亲眼目睹了海市蜃楼的盛景。
苏东坡,在密州祈雨,放了狠话。结果,大雨如期降临。
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怒斥洪水。结果,洪水悄然退却。
心力强大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感谢烟台论坛的网友元丕成,他在我的文字后面,跟帖了一首苏东坡的诗,《过莱州雪后往三山》。有必要,在这里,把这首诗的全文呈现于下,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宋 苏轼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我特意查了相关的资料,在《苏轼文集》卷二十八《再和二首》有记载,“忆观沧海过东海,日照三山迤逦开”。讲过此事。
苏东坡在登州,还写过一首诗,题目很长,《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其中,有两句名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当代新加坡著名收藏家的杨启霖,他的堂号“袖海楼”,就是由这句诗演化而来的。
苏东坡是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农历十一月七日离开登州的。同年十二月中旬,抵达首都开封,就此开始了他政治生涯,最后一段在中央政府里的工作。

说句题外话,苏东坡离开蓬莱,经过山东青州府的时候,那时的青州知州,是王安石的子弟兵,也就是在乌台诗案其间,审判苏东坡的主要负责人,御史李定。为了构陷苏东坡,意图定苏东坡谋反的罪名,这个人,真正做到了穷凶极恶,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苏东坡四年黄州之苦,几乎全赖此人之功。
按理说,这种人,是苏东坡的生死仇人了。无论换做谁,都是要生啖其肉的人。
然而,苏东坡若无其事的,与李定把酒言欢,而且,在文字里记载了“相谈甚欢”的字眼。
林语堂先生说,这个世上,只有一个苏东坡,不可能有第二个。对于烟台来说,苏东坡,是这块地方,走过的最伟大的人之一。
窃以为,不可能有第二个。
本文参考的资料
1,李一冰《苏东坡大传》
2,孔凡礼《苏轼年谱》
3,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
4,朱刚《苏轼十讲》
5,林语堂《苏东坡传》
6,衣若芬,新加坡南华早报专栏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