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铁记拉面,相伴半生,慰了时光,结了尘缘
前天,和新朋友一起做事,其间闲聊的时候,有人说起了铁记拉面,脱口而出,网上关于铁记拉面的文章,大多都是我写的。
此话一出,当即就感觉到了后悔。更尴尬的是,当天,朋友就在网上找到了我写的那些文字,找我一一确认。
从2019年正月十五离开烟台,四年多了,在我的内心深处,烟台和我,彼此间已经有了很深的隔膜。包括铁记拉面,包括散落在烟台的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开发区,大大小小,一百多家,为了写《舌尖上的烟台十大面馆》,我去吃过的面馆,此时间,千头万绪,一起涌上了心头。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江山代有才人出,何况一碗面乎?
然而,各领风骚的面馆,尤其是这些年,在网红经济的加持下,各种一夜爆红的面馆,林立于大街小巷。光鲜亮丽的门头下面,覆盖着一碗碗集中了各种化学元素,勾兑出来的面。
从1994年至今,我吃过的铁记拉面,如果以碗为单位,毋庸置疑,超过四位数了。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铁记拉面,早已成为了我的亲人,是我今生今世,矢志不渝的亲密爱人。
曾几何时,我住在西郊107医院附近的那些年,经常,一个人,坐着叽里晃荡的7路公交车,在罐头厂下车。然后步行一里路,去铁记拉面的小店里,吃两碗加辣的宽条凉面后,再拖拉拖拉地溜达到罐头厂公交站点,坐上几近末班的7路公交车,回到我寓居的单身宿舍。
曾几何时,我把我和铁记拉面的偶遇,介绍给了我的同学。于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班同学,上学的时候,还是同一个宿舍,毕业后,分别来自省内不同地区的我们俩,又被学校分配到烟台西郊的同一家国营工厂里。
因为有铁记拉面这个纽带,在学校里本是泛泛之交的我们俩,到了社会的汪洋里,在没有任何情感铺垫的情况下,我们渐成了彼此最为重要的人。
集体食堂里的饭菜不可口,也就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许多出于表面被动的方式,而不得不去满足口舌之快的由头。每个人,两碗宽条凉面,两碗汤,端到小棚子的西南角,那个搁着一大盆香菜的案板上。这里,好多年来,一直都是我俩的专座。
曾几何时,为了晚餐的这碗面,我们俩,午饭就开始有所保留了。到了胜利路以后,各自都饿得有气无力了。原本的两碗面,叫着劲地,各自吃了三碗。
三大碗铁记拉面,加辣的宽条凉面,每一碗,还都加了足够多的香菜。饭食讫,却都不敢开口说话了。唯恐一张嘴,面条就能从咽喉处窜将出来。我们俩,不敢去坐7路公交车,来到大展广场上,溜达到最后一班公交车来临之前,才敢离开。
后来,同学调到了国营工厂的经营科,开始在国内跑业务了。曾经,在福建山区里的一个小镇旅馆里,他病倒了。上世纪末,异地他乡的小旅店,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他说,就是靠着对铁记拉面的思念回味,他才熬过了那几天。
我们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在一次夜里加班时,我出了工伤。当晚,在107医院做了手术,第二天一大早,工厂里的厂长书记,还有所有的副厂长们,一起结队来医院看望我。我故作坚强,一副谈笑风生的模样,和领导们絮叨着意外的发生,是有多么得难以预料。
他们走后不久,我的同学,来到了我的床前。我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憋了12个小时的泪水,还未等他开口说话,一看到他,就已经如开闸的水,一股脑地奔涌出来了。
后来,我调离那家国营工厂,也离开了那个行业。但是,和我同学的感情,在我们分离后的这二十多年里,越加愈久弥坚了。有时间的时候,还是会经常一起相约去吃铁记拉面,乃至于,每次我们独自去吃的时候,老板娘都会很惊诧地问道,怎么一个人就来了?
两个老男人的感情,何为最高处?同学做生意,也是个公司老板。这些年来,我需要钱了,向他开口后,钱转到我的账户里,几乎没有超过五分钟的时候。而我的身后事,我也早已托付给他了。
这两年,我们俩,各自都遭遇了一些人生的重大变故。所以,一起去吃铁记拉面的次数,与往年比起来,也就少了很多。
真的朋友,就是在彼此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陪着你,帮你,和你一起熬过暂时苦难的人。
如此,我的同学,和铁记拉面一样,都是老天给予我的恩赐。前者,是我的精神依赖,后者,是我的片刻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