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米起跑前的不安
我体育几乎没有什么强项,比如跳高,我总觉得,我跳不过去,哪怕它是调到非常低的位置,我心里也会有障碍,生怕一脚绊倒。跳远我也不行,引体向上还是很吃力,所以,我打心里就对体育所有科目都犯怵,哪怕是就像3000米这种一般人都差不多的项目,起跑前,我都心里很不安,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是先入为主的我不行,真的不行。
今天,孩子同学的妈妈给我发了一条QQ消息,告诉我今天二中下午两点半在报告厅举行莱山学子专场讲座,让我去看看。(她是二中的老师,得知我报二中,前几天联系过我。她的孩子在杏坛中学6次模考中,四次进入前十,其中三次进入前五,虽然不是一个班,我还是有印象的)。
其实,孩子选择二中,有他自己的考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这么多年时常提醒他要考入二中,千万不能放任自己,最后考到隔壁的非重点高中。第三个原因,就是二中自救行动产生了影响,为什么说是自救,后面再说。这个自救行动就是本校初中部的学生实行3+4,提前锁定优质生源,避免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输入到一中。另一方面,对高新区的学生,也采取一些措施提前让他们熟悉二中,让他们从感情上觉得这就是我理想的高中。
今天的开放日讲座,校长、级部主任都很客观,首先承认一中的优秀,然后再介绍二中的情况给家长。尤其是级部主任讲的,都是他最近接待学生家长,汇总出来的家长疑问,做了详尽的解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大小实验班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实验班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没错,这也是我体会到,不管一中二中牟平一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儿子属于懒惰型学生,其实,牟平一中最适合他,管理最严格。二中次之,因为每周只休息一天。但是,今天我刷视频看到,一中也只休息一天?为什么说3000米起点,就是以往都归零了。我现在开始担心他半路岔气,跑不赢全场。
论坛里,抖音上,提到各个高中,往往会引发争论,谁强谁弱,谁全省前五十有几个,谁几个清北...我不想站队,一中很好,全省也是有名的高中,第一梯队。二中,也不错,省内也有名气,但被排到第二梯队,这都是自媒体排的。我们看这些,即便是客观数据,与我们有很大的关系吗?我们普通人的孩子,资质就放在那,考清北的,才几个人?高中教学,不是武侠小说里,高手传输内功。我们的孩子,能上个985/211,再读个好专业,这就很不错,很知足。所以,我们要看的不是华山论剑那几个人,而是大多数人能不能“修成正果”。
今天,我要心疼一下二中。大屏幕上的数据显示,每年中考前50名,只有零星一个两个来了二中,甚至前100名都是个位数进入二中。几年下来,进入二中的前五十名的孩子不足20个,还不及一中一年的数量。行吧,顶尖学生一中培养吧!就是前1000名进入二中的比例也很低啊,相比一中!这怎么决战?要不然,咱们二中跟三中或者莱山一中比成绩?
最开始,我极力反对儿子选二中,全家动员劝犟种。今天的公开日,我觉得可能是我错了。我的孩子,有那么优秀吗?显然他只是一般,他前面有将近140人,有前100,有前50,还有比他高40多分的神。所以,他进二中,不是学校配不上他,是他配不上学校。进入二中,他也将面临众多的比他强的竞争对手,更何况一中。让他压力小点,自信点,往前冲的念头足点,可能二中更适合。如果去了一中,一抬头,妈呀,都是一米八,两米多的个头,我咋跟他们比啊?算了,比不过,无所谓了。
二中的铁树开了花。我想起来儿子反驳我的话,过几年,二中不一定分数线比一中低。儿子,你说得对,但是,几年太短,有种循环叫做恶性循环,你老爸的母校海阳四中已经在这个恶性循环中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