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理工学院如畾贯耳实践队深入调研基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现状
(通讯员 朱新萍)7月11日至14日,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如畾贯耳社会实践队围绕“基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主题,赴日照市莒县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活动以“联-访-学-护-研”五个维度为框架,紧扣“调研 普法”双主线展开,旨在全面了解莒县基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现状,同时通过精准普法切实提升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联动聚合力
活动伊始,实践队走进莒县妇联开展座谈交流会。会上,县妇联权益部部长详细介绍了莒县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方面的政策举措与工作成效,双方聚焦基层普法难点、妇女维权渠道优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此次联动为实践队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搭建了沟通桥梁,也为后续探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访知民意
11日下午,实践队分赴文心广场与莒国古城两地开展实地调研。在文心广场,队员们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市民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与现实需求;在莒国古城,队员们与商户、游客交流,重点调研文化旅游场景中妇女就业权益、儿童安全保障等潜在法律问题。线上线下同步收集百余份有效数据,为后续精准化、靶向式普法宣传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学汲力量
队伍成员带着对基层治理的思考,专访“中国好人”辛兴芬女士。作为莒县福利服装加工厂厂长,她20余年坚守助残一线,不仅让200余名残疾职工重拾生活希望,更通过资助残疾职工子女学业、推动女性职工职业发展等举措,生动诠释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实践样本”。
“企业要做妇女儿童的‘保护伞’,既要保障她们的劳动权,更要守护她们的尊严。”辛兴芬的话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不仅需要法律条文,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温度践行”。
深访探实情
12日下午,实践队来到有着“全国法治示范村”称号的前菜园村。通过与村支部委员的座谈交流,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党建 网格化”模式在家庭矛盾调解、妇女就业帮扶、儿童安全守护中的创新应用;走村入户的调研中,村民们讲述的“家门口的普法站”“妇女议事会”等故事,让队员们看到了法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被打通。
实践队也进一步扩大了调研范围,分三组深入浮来山街道庄疃十里堡村、城阳街道西关社区等6个村(社区),开展立体化调研。在田间地头,队员们与留守妇女聊“土地权益”;在社区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探讨“校园欺凌预防”;在商户家中,倾听“家庭教育中的法律困惑”。从农村到城区,从妇女就业到儿童安全,当日的调研实现了“区域 群体”全覆盖,让“调研”主线始终锚定“为民普法”的目标。
守护暖民心
7月14日,实践队赴青岛路社区开展“反校园暴力”普法活动,为社区儿童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队员们创新采用"情景剧 互动"模式,通过情景再现、趣味问答和法治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自我保护知识。
活动现场同步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法学专业队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就居民关心的劳动保障、未成年人抚养权等热点问题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这种"寓教于乐 专业服务"的普法模式,既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又切实解决了社区居民的法律困惑,获得一致好评。
(张婧茹 供图)
在对话中凝聚共识,在调研中摸清实情,在普法中传递温度。未来,如畾贯耳社会实践队将继续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用青春力量为基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