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一直都是一个尴尬的存在,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它阻碍了城市建设,破坏了市容市貌。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这不是他们的错,而且也没有比这里更有归属感的地方。
作为烟台人都知道 ,白石村遗址是烟台的根之所在,是中国史前海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全国罕见的闹市区发现的7000年前的文化遗址,同时也证明了烟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对确立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序列具有重要意义。一期文化填补了胶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
而白石村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白石文化的遗址,2006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多年以来,随着烟台城市空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圈和密集的商业楼盘改变着白石附近的乡村风貌,南大街如今已是烟台最繁华的核心地带之一。
进入新石南路,一眼就看到路北有几个堆得规整的土堆,上面比较严实地覆盖着绿色的纱网。
再往里走,一批待拆的房子颤颤巍巍的立在那里,由于建设久远,墙体开裂、墙皮脱落、管道老化、电线管线凌乱不堪,大多数的房屋已经变得破旧不堪,却依然有人蜗居在这里,道路上不时有工程车驶过,垃圾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的摆放在暗无天日的楼底下。
“白石村代表了这些年所有城市发展的矛盾,大量的钉子户,外来资本又进不来,这里是烟台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也是人人都想逃离的困境。”一位住在白石村的“土著”朋友如是说。
多年前,他开始梦想着住进改造后的新房,但由于对拆迁费不满、项目停滞等问题,他“坚守”了下来。
根据烟台市的规划,白石区片改造方案分A、B、C、D、E、F、G、H八个地块,计划两期完成。一期工程项目为E、G、H三个地块。E地块安置项目建成丽都已在17年完成部分回迁,但之后便再无消息。
诚然,这里是矛盾,让人又爱又恨,虽然它满目疮痍,但却保存了烟台难得的烟火气。
岁月的更迭已经带走了烟台数不胜数的好味道,但不论时间如何流转,街头巷末里仍然有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路边摊。是它们,使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更加拥有了让人不舍得割舍的温度。
在不知名的路口,有这样一些小摊子,几个板凳、架起一口锅,一摆就是多年,邻居们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热情的打着招呼,本来就不宽敞的路上顿时显得更加拥挤。
而楼房下也建有多个小商店,不起眼的小门脸儿,零星的招牌霓虹在靠西的主路上闪烁,街道狭窄,能看见上面分布的星光,三四排货架上分别摆放着零食饮料,油盐酱醋及各种常见的日常生活消耗品……就是我们记忆中小卖部的样子。
朋友说,有两三次他实在受不了无聊,手机玩腻了。就 走10多分钟到不远处的南大街上去吹风,逛一逛。
“现在政府的城建重点在北马路一带,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被大家想起。”
而作为90后的打工者,他对于未来的规划,也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传统打工者,不在未雨绸缪,考虑的反倒是职业前途和人生规划,身上多了些城市的自信和洒脱。
虽然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共生系统,但是这里的都市野心好像并不亚于任何一幢高档写字楼。尽管未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从这里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来说,相信未来必将有一轮新的开发。届时,这块城市之疤必将蜕变成美丽、温馨的家园。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