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老烟台,问问TA知不知道海防营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30多年前,海防营曾经是烟台最热闹的地方,多少人还留存着关于那个市场的点滴回忆。
我在那里买过运动服,穿着美美的。我第一次吃炒面就是在海防营市场。在海防营买过磁带打过台球看过录像。海防营的烧烤,一排木头凳子,一块钱5串。……不知不觉,这个地方在烟台人心里已经变得有些模糊,只有在别人提起时,才能想起那些在海防营逛街、玩闹的快乐日子。而年轻的烟台人,他们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这样一个市场,封存在长辈们的记忆里。
海防营的由来如果不是在烟台,任何人听到“海防营”这三个字,大概都不会把它和市场联系到一起。
1868年,为了剿灭当时的农民起义势力“捻军”,清政府在烟台设立了北洋水师营;1903年,改称为海防营,旧址位于现在的海港路和西大街一带。
旧时的海防营
真正让海防营名声大噪的,则是辛亥革命时期烟台起义的“十八豪杰智取海防营”。烟台同盟会的十八位勇士,以1支步枪5只手枪的兵力,攻占了守备森严洋枪洋炮的海防营、道署衙门和大清银行。
随后,他们致电上海沪军都督陈其美,宣布烟台独立,而海防营也因为这一次起义,永远被铭刻在了烟台革命的历史上。
海防营商业的兴起 一个兵营到一个商场,这样的转变跨度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海防营的商业传统,仔细算起来也有百年历史了。
据一些资料记载,海防营虽为军事重地,但是周边商业也因为人口的聚集而逐渐发展起来,加之北大街、西大街、罗锅桥一带商业发达,海防营周边兴起各式各样的作坊小店,也就不足为奇了。
烟台特区公共商场
1936年,海防营街口增设栅栏,设立市场,这里也成为了“烟台特区公共商场”,从此之后,海防营不再以军事设施的形象存在,而成为了烟台城区最早的商业中心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海防营被拆除,在旧址基础上修建了烟台机床附件厂,原先周围的各类商铺,逐渐向西发展。同年,海防营大街改为海港路。
烟台机床附件厂
崛起的海防营市场现在的海港路商圈,南邻南大街,北靠北马路,是烟台最繁华地方,多少人来这里逛街消遣,享受工作之余的轻松惬意。而在30多年前,这里也是同样的繁华,同样的人潮涌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烟台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海防营也随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防营百货大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无数人来到海防营下海经商,他们从肩挑背扛开始,一步步走向商业经济的繁荣。
2020年的西大街
海防营市场的位置,就在现在西大街振华商厦到大润发超市的位置上,贯穿了整个西大街。
网友说,“那里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大商场,各种时髦、流行的东西都能买到,现在想想真是挺美好的回忆。”
很多网友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海防营市场的热闹场景:湖北人挑着箱子卖眼镜,温州人做美发、服装和小电器,新疆人烤的羊肉串1块钱四串……
无数的外地人和烟台人在海防营市场挖到了属于他们的第一桶金,后来活跃在烟台五金批发、日用品销售等各个行业的大老板们,其中很多人都是从海防营市场摆摊开始做的。
海防营的衰落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海防营市场都是一片繁荣景象,最终打破这种繁荣的,是另一个市场的兴起。
三站市场
1995年,三站市场开始动工。在此后的一两年里,海防营市场迅速没落: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这个市场不仅形象差、档次低,它所经营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也都已经落后于时代。
1997年之后,海防营市场就几乎完全不存在了。
在海防营市场消失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西大街和海港路并没有就此没落,而是继续成长,作为烟台的商业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从海防营市场开始,烟台人对于商业的想象从大棚市场变成了今天的复合型城市综合体,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记忆里的海防营很美好,但是这个市场并没有消失,因为有了它,未来的烟台商业,才更加令人期待。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