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桃吃喝玩|烟台人,很爱“杠子头”
在烟台,若是用“杠子头”来形容人,大意是说此人倔强得很,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不知以此命名的“杠子头”火烧,你们爱吃吗?
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烟台的“杠子头”。现在这种老式面点在市面上很少有卖的,在烟台传统的老式面点铺,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摆在货架上的“杠子头”。
杠子头的香味是一种味从舌尖渗出,又香又甜,有着淡淡的小麦清香,嘎嘣硬而且越嚼越香。
“总觉得现在的卖的没有一起正宗杠子头的麦香味!‘’@人头马:记得小时候吃的杠儿头,那是生啃!就跟啃骨头似的,也确实香。现在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要知道,“杠子头”的名字是有来历的。
最早的杠子头不论是从和面、揉面都全靠人工完成,做杠子头火烧的面团要求硬度很高,单凭人力根本无法达到要求,所以人们就想了个法子,用杠子压。
火烧外形边沿厚,中间薄,经慢火烤制,到最后几乎没有什么水分,十分坚硬,所以冬天不很凉,夏天不易馊,久存不易变质,以往很适合走远门或出海人的需求。
现在看来,杠子头火烧的性质有点像现在的压缩饼干,不过,杠子头的吃法可是很多。杠子头火烧可凉吃,也可热食,凉吃越嚼越香,热食可烹可烩。
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烹汤里,漂浮着白花花的火烧块儿,汤味鲜美,火烧柔韧,别有滋味,那情形很像陕西的羊肉泡馍。
据了解,烟台的杠子头火烧以烟台商校饭店的最为著名。后来,这种糖酥杠子头火烧获得省商业厅的“金鼎奖”和山东省优质产品,倒也成为烟台传统名吃。
外焦里嫩,两面金黄酥脆。像所有美食一样,杠子头火烧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金黄酥脆,层次分明,香甜中透着麦香的杠子头火烧的是否让你心动。
人们将压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小块儿,放进特制的模子里。模子也是用枣木刻成的,分为两半,像两个碟子,里面雕着精美漂亮的花纹。
杠子头从模子里倒出来之后,还要用刀子将杠子头的周边稍微划几刀,美观又耐放。
@相见欢:杠子头的硬,大概也是胶莱文化一个精神特征。骨气硬,做人正直,耐得住考验。
而烩火烧,又显示出杠子头的另一特征,随遇而安,和而不同。它可以和所有的汤菜烩着吃,但是却始终保持作为杠子头内在的韧劲。
在冬天的大集上,以前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羊肉烩火烧。热气腾腾的羊汤,往切成其子块状的碎火烧上一浇,葱花,香菜一大把,再舀一勺胡椒粉洒上,寒气瞬间让路。汤泡着火烧,火烧吸取着汤汁的香,却依旧倔强,不肯溃散,不会服软。
时代在变,人们的口味也会随着变化。如今想尝尝那个年代真正的杠子头火烧,也是非常困难的了。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那口“杠子头”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