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老祖宗造词真的智慧无穷,过年的事情万万千,一个“味”字总结了十之七八。
儿时老家里过年,爸妈从过了小年便正式进入了准备美食的时间,今天杀两只鸡,宰杀干净了挂起来,明天蒸锅馒头,存放在南棚子里的瓮缸里。
等到过了腊月二十五,基本每天家里的炉灶便不停歇了。买来的猪头、猪皮、猪下水,从开始收拾到冒着香气出锅基本要用上整整一天的时间,还要一家子总动员,刀劈斧砍,烧柴生火,好不热闹。但是其余大部分都是妈妈的工作,时而蒸一锅肉丸子,留着上供或者烩菜用,时而准备准备几个精致的凉菜,留着待客用。还有各种各样的枣花馒头、粘窝窝,蒸了一锅又一锅。
临近年底的饭桌上便不时的增添上几个美味,或者是炖好的猪下水切上一盘儿,或是刚出锅的粘窝头,香甜可口。
等到三十这一天,爸爸妈妈起早便开始张罗起来,把前阵子准备好的各样美食一样样的拿出来,煎炒烹炸,张罗起一桌子的饕餮盛宴。
这便是记忆里的年味儿,有猪下货的骚臭,有粘窝头的甜美,有肉丸子的香气,在烟熏火燎中混杂在一起,年便来了。
一年又一年,爸爸已经离我们而去,妈妈也慢慢老去。而我慢慢长大,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追寻着记忆中的味道,开始给孩子们张罗起来。如今居住在城市里,万事方便,不用再提前半个月的准备。
腊月二十九,买来大黄米面,准备好红枣、葡萄干,和住在哥哥家的老妈一边视频一边做起粘窝头,红枣去核、开水烫面,一步一步,没想到首次做便大获成功。
买回来的生猪蹄,过火烧毛、刮剃干净,冷水下锅、焯水捞出,炒制糖色、下锅炖煮。边做边摸索,成品也不错。
今天年三十,早上吃过早饭,便钻进厨房,开始忙碌起中午的年夜饭。羊排提前上,便于清除血水。买回来的鱼,开膛破肚,收拾干净。冰箱里的冻肉冻虾,拿出来化冻。用到的青菜,摘洗干净。葱姜蒜也准备妥当。
等到羊排下锅炖上,便开始起火一样样的炒制起来。爱人看的手痒,也要露一手,芥末芝士虾球,中西合璧,味道不知如何,不过摆盘确实胜我一筹。
十二点左右,所有的菜品全部妥当上桌,大家围坐一起,品尝着每一道菜的味道,也品尝着年的味道。
等到下午孩子们睡去,便开始准备晚上的饺子,如同儿时一样,不过那时候我还是睡觉的孩子,在梦中似乎也能闻到饺子馅儿的香味儿。
年味儿从来不会凭空而来,有人说如今年味儿淡了,或许是因为为我们制作年味儿的人老了或已离我们而去。而我们也将要为下一代制作属于他们的年味儿……
爱人的芝士虾球,非要与我一争高低
我的清炖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