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和跑步有关的那些事(十)
2017年,年初的手术后,因为药物副作用的关系,间接也导致了体重的飙升。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每长一公斤的体重,成绩至少要多五分钟。也就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破过四小时,全马的成绩,基本上也都稳定在四小时十分左右。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跑马拉松的理念,潜移默化的,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从挑战自己极限的数据党,逐步转变成了带着跑鞋去旅游的乐跑者。
报名一场外地的马拉松比赛,除了运营方之外,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也是吸引我报名的重要因素。以马拉松的名义,游览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感受不同的城市风貌,品尝各地美食,于我来说,这才是跑马拉松的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这其间,对于梦想的渴望,我从来也没有停止过。12小时内,跑步100公里,是我多年的梦想。
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跑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萌生出更高的目标了。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很早的时候,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
为了一场比赛,我用了整整两年多的时间,去做各方面的规划准备。尤其是2018年,我报名的所有的比赛,包括平常的训练,都是在围绕着济南超马的比赛而展开的。
人生至此,太多严酷的经历,也使得我得出一个惨痛的教训,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越是极力追逐的,往往也最容易擦肩而过。
2018年10月底,济南超马赛前的一周,我特意报名了日照马拉松,把这场比赛当作一场LSD的训练。430的比赛成绩,也完成了我的训练计划。
那时候,我丝毫都不怀疑,我有能力在12小时之内,跑完100公里。多年的梦想,距离成真的时刻,几近触手可及了。
就在出发前的头天下午,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因为工作中一点小事,和同事起了争论。莫名其妙的,就在几分钟之内,嗓子就堵塞得说不出话来了。
第二天早上,在烟台火车站的候车厅,和跑友汇合的时候,我的嗓子,几乎无法发声了。
到了济南,领取了参赛装备后,回到酒店里,闷头大睡了一场。为之精心准备了一两年的比赛,却突然遭受到了这样的境遇,愤恨,沮丧,难以言表。满脑子里,只萦绕着一个念头,莫非,这就是天意?
第二天早上,嗓子还是哑的,堵塞的症状减轻了好多。穿戴好比赛的行头,我还是站到起跑线上了。
头天晚上,和跑友在微信上交流的时候,我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绝不和自己的身体做对抗,一旦感觉不好,立刻就退赛。
发令枪响后,和预料的状况恰恰相反,我的身体感觉,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在我竭力保留体力,压制状态的情形下,前42公里的用时,也只有4小时40分。比我之前预想的最好成绩,还快了20分钟。
更不可思议的是,跑完一个全马的距离,我不但一点都没有疲劳感,而且,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这就很不正常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丝凉意,在我的脑后陡然生出。跑马多年,亲眼所见,在赛道上跑着跑着,直接倒在地上的跑友,业已有好几次了。在身体状况如此之差的情形下,我的竞技状态居然还能如此之好,这绝对不是正常现象。
我怎能不纠结啊。为了这场比赛,近两年的时间,我的付出,岂止是超过100斤的汗水就能够言表的呢?我也清醒地知道,一旦我放弃了今天这个机会,100公里的梦想,有可能,我这辈子再也无法实现了。
但是,如若皮之不存,毛又将焉附于何处?和生命的本体比起来,一场比赛的数据,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无足轻重了。
理智和情感的搏斗,还是前者占了上风。就在跑道上,我狠心改签了返程的高铁票,逼着自己,在完成70公里的及格线以后,必须结束比赛。
那天下午,脖子上挂着完赛奖牌,离开赛道的时候,我失落的心情,就像当年,初中毕业的时候,我放弃重点高中录取的那天,躺在我家的平房上,睁着眼,面朝天,心却是死的。